提起反骨,大家最先想到的两个出处,其一应该就是《三国演义》中被“卧龙先生”诸葛亮一口咬定脑后生反骨,最后不明不白被人一刀取了首级的蜀国大将——魏延。
其二便是一众香港影视作品中多有出现的一句台词——“反骨仔”,也就是粤语中同义的“二五仔”,主要用来形容叛徒与内奸。
碍于古代封建迷信的荼毒,在加上这二者的传播和宣传,才使得“反骨”渐渐成了那些精神叛逆,不忠不义之人的代名词。
那么实际意义上上的反骨到底是什么呢?
反骨,人人都有?
每个成年人的体内都有206块骨头,“反骨”就是其中的一块,学名——枕骨。
枕骨上面突出处,称为"脑杓",下面耳后突起者,名"完骨",只有枕骨凸起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骨“。
而所谓的”脑后生反骨“,其实并不是身上多长了一块骨头,只是枕骨凸起,一种生理现象罢了。
这样看来,中国历史上的头号”反骨仔“魏延死的确实很冤。
但是经过现代脑科学证明:突出部位的大脑神经正是主管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部分。
这部分发达的人,逻辑思辨能力极强,一般都非常聪明,具有自我意识,天生不听话,特立独行,不轻易听信他人,当他发现自己比别人的能力、见识、手段都更高一筹之后,自然就不甘屈人之下,不甘落人之后。
这也正好符合了魏延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的自大性格,也为他之后的祸事买下了伏笔。
反骨,是福是祸?
俗话说得好”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总有些骨骼清奇的“反骨仔”想要干些大事,而这些人,也基本都上了各朝各代官府的必杀名单。
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典型。
通过史记和一些流传的画像,我们可以知道,朱元璋的脸型其实有点像一种武林中人的独门兵器——圆月弯刀。
而他凸起的额头,则刚好符合反骨的另一种说法,就是额前反骨,民间俗称“锛儿头”。
头角峥嵘,古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个人气度不凡、才能出众,所以朱元璋从草根逆袭成为皇帝,这段不折不扣的传奇经历,也就成了论证这个观点的最佳证据。
不仅如此,相学上讲:腮骨不起,庸庸碌碌,腮骨大起,豪吞之辈。
也是明明白白的指出,类似“脑后生反骨”这类骨相惊奇的人,往往都有过人之处。
当然,在远离了封建迷信的现在社会,脑后生“反骨”对我们的最大影响,大概就剩下晚上睡觉时,老会被硬枕头的硌疼的脑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