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1)

当我们欣赏古代陶瓷作品时,除了肉眼看到造型各异、色彩纷呈、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外观形貌之外,如何正确断代,又如何了解其隐含信息?

现代科技的“火眼金睛”发挥了作用。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2)

“上博讲坛”现场

昨天由上海博物馆和新民晚报主办的公益讲座“上博讲坛”上,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馆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等文物的材料分析工作的熊樱菲,就从材料学的角度对古陶瓷进行了解读。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3)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馆员熊樱菲

对于熊樱菲而言,陶瓷不单单是土与火的艺术作品,更是各类化合物经过配方和高温烧结制成的无机硅酸盐材料。

#1

红釉瓷为什么这样“红”?

上海博物馆在专业领域开展古陶瓷完整器无损分析已经多年,即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获取古陶瓷器的元素成分数据,从而推断该古陶瓷样品的产地和烧造年代及相关工艺信息。这一成功的技术创新应用对科学研究古陶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熊樱菲举例:清代是我国瓷器制作最辉煌的时期,名品叠出,特别是红釉瓷的制作水平更是达到了历史高峰。但由于过去研究瓷器的原料配方、呈色机理等都需要取样分析,因此对清代珍贵器物的科技研究很少。

上海博物馆建立了这套无损元素成分测量系统后,测试了大量的清代各类珍贵瓷器,特别获取到了以前很少涉及的、珍贵的红釉彩瓷名品的科学测试数据,从而对其有了整体的、更清晰的认识。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4)

“上博讲坛”现场,观众正在拍照记录知识点

清代的红釉(彩)名称虽然多达几十种,但呈色元素只有四种:铁红、铜红、金红以及比较少见的一种以朱砂呈色“漆红”彩;

色料的纯度、色料与釉料的配比、釉彩的制作工艺决定了红釉彩丰富的呈色,从而也产生了色彩各异的红釉彩瓷名品。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5)

珊瑚红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6)

胭脂红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7)

豇豆红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8)

朱砂红

研究表明四种元素和所形成的红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铁红

“矾红”“抹红”“珊瑚红”“红彩”等
铜红“钧红”“釉里红”“郎窑红”“祭红”“宝烧釉”“豇豆红”“均红”等
金红“胭脂红”“胭脂水”“洋红”“粉红”等
朱砂红“漆红”等

而近现代中有用铬(Cr)、铀(U)和锰(Mn)作呈色元素仿烧红釉彩瓷,但在清代红釉彩瓷器中尚未发现这三种呈色元素。

因此,完全可以根据古陶瓷完整器物的元素测量分析和这种对应关系的比对,来考察和探究古陶瓷完整器的制瓷工艺,确定其真伪,以及对其保护做出科学的帮助。

#2

青花瓷为什么这样青?

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种,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元素。

近年来,青花瓷市场表现越来越火爆,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另一方面,仿品也非常多,因此青花瓷的鉴伪研究格外受到行业关注。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9)

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 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

熊樱菲介绍,上海博物馆率先应用了一种科技手段辅助古陶瓷专家鉴别真伪:热释光年代检测技术,这种技术通过获取陶瓷器内部累积的释光剂量,通过计算得到其最后一次烧制距今的年代范围,是一种直接检测古陶瓷年代的方法。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10)

上博在七十年代末自己研制的热释光仪器(第一代)

古代青花瓷的色料来源于含氧化钴的天然钴矿,利用青花中钴料所含微量元素的差异也是鉴别青花瓷的一个方法。

现代科技对青花色料进行成分与结构分析,逐步厘清了不同时代的青花瓷用料问题,不仅为青花瓷演变等人文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也成为青花瓷无损鉴伪的依据。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11)

元 景德镇窑青花莲瓣形盘

#3

广富林的陶器有什么特点?

上海广富林遗址出土了不同文化时期的陶器,采用岩相分析等技术对陶器中的掺合料分析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夹砂陶内部有些含有闪石类掺合料,有些则含有来源于变质石英岩的多晶石英;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12)

岩相分析夹砂陶内部的闪石类掺合料

而距今4000年左右的广富林文化时期陶器的掺合料虽也为石英,但主要来源于火成岩和砂岩,同时有圆形铁质掺合料出现。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13)

圆形铁质掺合料

熊樱菲认为,从陶器掺合料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良渚文化与广富林文化所制的陶器,原料选择不同,工艺也有变迁,结合考古类型学判断,良渚文化和广富林文化之间缺乏一个明显的承继关系。

最后,熊樱菲强调,科技分析研究判别古陶瓷,也需要各种信息数据的积累。

高古陶瓷精品鉴赏(上博讲坛古陶瓷很美)(14)

进行岩相分析的偏光显微镜

人文研究专家能以肉眼观察断代断源,因为老专家本身就是一个“数据库”,科技分析便是借助于现代科技的“眼睛”获取古陶瓷的隐含信息——元素组成、显微结构、光特性等等,配合人文专家根据器形、文字、纹饰等获得的信息,形成综合的、更完善的数据库,对古陶瓷的判断结论才更为准确。

而那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作假,他们只能考虑到模仿文物的外在,很多隐含信息如微量元素组成、显微结构就难以做到一致。可能做到了后者,器形、釉色又不像了。

鉴伪只是一个功能,我们博物馆人首先是保护好文物、传承古陶瓷的历史文化、恢复古代失传的工艺技术,有了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传承利用。

作者:徐佳和

图片:王凯摄,上博讲坛供图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021-63723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