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小河

作者 张威

草还没绿,花还没开。小河两边的树木还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绿意,我却觉得这里很美,说不出来为什么。我猜,这个地方,或许有我前世的乡愁吧。此时此刻,就这样无缘由得喜欢着这个陌生的地方。

在这条涓涓流淌的小河边,循环往复了好久。这条河,让我想起了老家。

小时候,家乡也有这样一条小河,也是这样日夜不停地流淌。娘常到小河边洗衣服,我常跟着。

洗衣服的地方隔着桥很远,人们为了到河对面方便,就把一根电线杆子架在了河的两端,以供通行。

有一次,我跟着娘去洗衣服。河边洗衣服的大人很多,跟着来玩的孩子也很多。小孩子们欢实地伸开双臂,从电线杆子的这头走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到这头,玩得不亦乐乎。

电线杆子的那头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因为娘不让我走电线杆子。我在这边默默地向往着,仿佛河的那边就是一个美美的花花世界。

忽然,电线杆子的那一边,有个小孩子大声喊着:“哎,你们快过来看呀,这里有棵小桃树啊!”

那个年代,家家都很穷,人人都很容易满足,能吃饱饭就觉得日子过得很幸福。说真的,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啥叫水果。桃啊、杏啊的在农村也算是稀罕物。如果谁家有棵桃树,杏树,那么到了收获的季节,不但可以拿了那些好的到集市上去卖钱,还可以捡着那些不太好的饱饱地吃上好长时间。所以,孩子们每每在野外看到小桃树、小杏树的,必定像得了宝似的兴高采烈一阵子,然后想方设法带回家,种到自家院子里。期待着它长大,期待着它结果,期待着美美的吃个够。

那时候的人们,日子过得虽然很穷,但心地特善良。如果谁家有棵果树,就是自己少吃点,也要分给邻家的小孩子们解解馋。

一棵小桃树,那该是多大的诱惑啊!孩子们一听,都呼啦啦的上了电线杆子,去河那边看挖小桃树去了。

看着他们一个个地都过了河,我心中早已按捺不住。趁娘不注意,我也伸开两只胳膊上了电线杆子,小心翼翼地到了河对面。心里暗暗想着:娘总是说人家能过去,我不行,这不是过来了吗!

到了河对面,融入到挖小桃树的人群中。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嚷嚷着:

“挖小树苗是有讲究的。”

“对对对,树根周围的土要一块挖出来。”

“嗯,大人们都说,挨着树根的土叫姥娘土,小树苗要带着姥娘土挪窝才能种活了。”

那个小孩子按着大家的说法,很小心地挖了半天,终于把小桃树连带着姥娘土挖了出来,又双手将小桃树根部的土攥匀实了。在小伙伴们艳羡的目光中,他走上了电线杆子。大家紧随其后,一个个的也紧跟着上了电线杆子。

我知道自己走电线杆子的本领,远远不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所以就等到最后才上去。结果没走几步,便身子一歪掉进了河里。

当我被娘从水里拉到河边时,除了浑身湿漉漉的,感觉自己像个落汤鸡以外,并没有多少的害怕。抬头看见小桃树安然地被那个小孩子捧在手中,心里还掠过一个念头:小桃树没掉到河里啊,这下可就放心了。

落汤鸡一样的我,湿淋淋地站在那儿时,没叫喊胳膊隐隐的痛,也忘了娘的担心,唯一想的就是那棵小桃树是否安好。而娘却不同了,她一下子瘫坐在河边,两腿发软,站不起来了。洗衣服的人们都过来安慰她说:

“水这么浅,没事啊。”

“这孩子,平时看着挺胆小的,还以为这下可得把孩子吓坏了。没想到还挺皮实,你看看,问她疼不,她摇摇头,还笑笑,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人们一边说着,一边各归各位洗衣服去了。但娘却依然坐在河边,上上下下打量着我,扳过来,调过去不停地问:这里疼吗,那里疼吗……

那次落水之后,我就再也没去小河边玩过,不是不想去,而是家人们不让去。也便从那时起,那条小河,就成了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常常想起小河里那日夜不息的流水,那游来游去的小鱼,更想我那常到河边洗衣服的娘亲。

眼前的这条小河,小河边花椒树那好看的枝杈,还有不远处那个有着许多条大街小巷的陌生的村庄……它们让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起那些不知愁滋味的儿时岁月。

该告别了,缓缓流淌的小河,美丽的村庄,期待有机会能再来这里游玩。具体什么时候来,我不知道,但希望不要隔的太久。最好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来这里看春天的花,来这里采花椒的芽,也来这里写春天的诗。

希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在春暖花开时再次妆点我的笔墨!

鹧鸪天*待草绿 待花开

徒步村庄十二街,精房瓦舍几多排。

谁言乡野皆僻陋,我道田园差笔裁。

待草绿,待花开,还来这里慰情怀。

蜂飞蝶舞春深日,祈许诗文上一阶。

青山青未了(青未了那条小河)(1)

简介 张威网名曾为梅花醉不归,济南作协会员,好诗词,乐山水。

壹点号 曾为梅花醉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