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杜莎”的传奇故事,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据传,“美杜莎”是一名出身高贵,又无比美丽的女子,她的父亲是百怪之父福耳库斯,母亲为福耳库斯的姊妹刻托。美杜莎与她的另外两个姐妹不同,她是“有死之身”。因此,作为凡人的“美杜莎”,只能成为“雅典娜”神庙的女祭司,从那时起,她的凡人悲剧就开始了。由于海神波塞冬垂涎于“美杜莎”的美色,就想强暴她,“美杜莎”只好跑到“雅典娜”的神庙祈求庇护,但仍旧无济于事。事后,“雅典娜”对她的不洁之身愈发反感,就下了一个诅咒。凡是有人看到“美杜莎”脸,就会被石化,直至“美杜莎”后来被珀尔修斯杀死。

被美杜莎石化了怎么解除(看美杜莎一眼就永久被)(1)

只要看“美杜莎”一眼,就会被“石化”

科学地讲,看一眼就被“石化”场景,在宇宙中确实存在。它就位于我们银河系的中心,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它是时间,空间和一切物理法则的终点,是宇宙的尽头,时间的终点,也是宇宙大爆炸的起点。宇宙大爆炸后数千万年至1亿年左右,由氢和氦组成的大块星云,形成了宇宙中的第一批超大质量恒星。我们知道,恒星质量越大,燃烧就越猛烈,从而导致其寿命就越短,一般只有几百万年。超大质量恒星走完它的主序星阶段后,会变得很不稳定,最终结果就是超新星爆发,并留下了一个密度极高的内核——黑洞。黑洞之间又会相互吸引,碰撞,融合在一起而形成更大质量的黑洞。我们银河系中央的黑洞就是这么形成的。

被美杜莎石化了怎么解除(看美杜莎一眼就永久被)(2)

银河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黑洞中心的“奇点”和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很相似,唯一不同之处在于,黑洞的奇点是只进不出,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是只出不进,相当于一个“白洞”。我们通常所谈论的“黑洞”,一般是指“史瓦西黑洞”,它是一个不带电的黑洞,其“事件视界”中心处有个奇点,黑洞的所有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因此,奇点的密度无限大。由于事件视界内部时空坐标互换,表面到奇点的半径变成一个时间坐标,无论什么东西进到里面,都会一直走向奇点,再也无法出来。奇点就变成了时间的终点,假如有艘宇宙飞船进入事件视界,那么,无论它往哪个方向加大马力,最终都会使它更快地到达奇点。因此,对于“史瓦西黑洞”而言,它的“无限红移面”就是它的事件视界。但是,对于旋转的“克尔黑洞”来说,就会比较复杂,因为“克尔黑洞”有两个“无限红移面”和两个“事件视界面”。由外到内,分别是外无限红移面,外视界面,内无限红移面,内视界面。其中,外面的无限红移面与外视界面之间的结构,我们称之为“能层”。理论上来说,处于能层上的宇宙飞船是可以逃出黑洞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能层位于事件视界之外,时空坐标还没有互换,所以可以逃逸出来。另一个原因是能层内存在“负能态轨道”,对于具有“负能态”的轨道,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因为负能态在现实中并不常见,原因是现实世界中所有的负能态都被占满了,比如,真空就是充满了负能态粒子的“狄拉克海”。再回到宇宙飞船的例子,当宇宙飞船处于能层中时,宇宙飞船可以向负能态轨道上扔一个东西,这个被扔出去的东西具有“负能量”之后,飞船就会获得相应的“正能量”,这样飞船就有可能飞出去。飞船相当于从黑洞里面提取能量,再飞出来,这整个过程就称为“彭罗斯过程”。如果从黑洞中提取能量的过程不断重复,那么,“克尔黑洞”最终会变成“史瓦西黑洞”。

被美杜莎石化了怎么解除(看美杜莎一眼就永久被)(3)

黑洞的事件视界就像“美杜莎”的眼睛,注视着将要被它“石化”的一切宇宙飞船和探测器

对于“克尔黑洞”来说,它的中心并不是一个奇点,而是一个“盘奇点”,如果“克尔黑洞”的转速足够快,这个盘奇点会超过“事件视界”而裸露出来。如果“盘奇点”裸露在外,对于我们的宇宙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黑洞的奇点本身不应该属于我们的时空,如果我们作为观察者,可以直接看到黑洞的奇点,就会导致时空的因果关系错乱。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彭罗斯提出了“宇宙监督者假说”,意思就是说,宇宙中一定存在某种机制,去制约这种现象的发生。

被美杜莎石化了怎么解除(看美杜莎一眼就永久被)(4)

宇宙飞船被永久地定格在了即将进入黑洞的某一时刻,仿佛被“石化”了一样

解释完黑洞之后,我们再说回“美杜莎”的“石化”现象。在黑洞的“事件视界”的边缘,在“时空坐标”即将互换之前,时间在我们看来,将慢慢凝固,直至完全停止。因此,黑洞的“事件视界”就像“美杜莎”的眼睛一样,所有它所看见的宇宙飞船,只有少数能够利用黑洞内的能量逃出,其余的大多数都逃脱不了被“石化”的命运。所有被“石化”的宇宙飞船和探测器都会泛着红光,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进入到了“无限红移面”。对于“克尔黑洞”来说,如果他们不把握住这最后的机会逃出来,他们也将永远地被“石化”,他们的时间将永远定格在进入“事件视界”前的那一秒。如果,我们能靠近黑洞足够近,如果有外星飞船或者探测器早我们一步到达黑洞的话,我们将看到的是,无数太空飞船和探测器,永远地被定格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被“石化”了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