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东突厥与唐朝的关系是唐初政治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突厥以其强大的势力和广阔的疆域,成为唐初北疆最具影响力的民族。唐朝与东突厥斯坦关系的演变,对北疆的秩序和唐朝的经济、军事、文化关系都有很大的影响。

隋朝末年,东突厥作为北方最大的政权,气焰嚣张,视中原为板上钉钉之肉,成为与唐朝抗衡的重要势力。李渊父子为使国内安定,创造和平的社会发展环境,面对和东突厥的外交关系,他们积极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从一开始的称臣求和到后面的出兵征战东突厥,唐朝发生巨大的变化,也为大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1)

初唐地图

研究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对于当今处理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客观、全面、深刻地了解唐朝历史的基础上,借鉴唐代处理与东突厥关系的方式,力求创新,提供更实用、更实用的方法。对处理当前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有意义的方案。追求更加和谐友好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发展。

一、李渊父子的称臣之策

隋朝末年,中原地区政局动乱,群雄割据立林,中原割裂的十多个军阀势力都向东突厥臣服和借力。东突厥由此兴盛,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东突厥为了维持东突厥在北方的势力和地位,对中原各割据势力进行分化、操纵。此时,正是李渊建国时期,是唐朝国内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李渊若想立足于中原,就必须处理好与东突厥汗国的关系。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2)

唐高祖李渊

虽然称臣求和只是唐朝初年为了获取和平环境暂时采取的措施,并非彻底向东突厥可汗臣服,但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仍然和东突厥保持友好的来往关系,对东突厥的可汗和使臣十分敬重宽厚。

首先,从国内局势来看,唐朝处于建立初期,政权尚未稳定,势力较为薄弱,国内生产力还没有得到恢复,唐朝此时还需要东突厥的支持来换取和平的环境。再加上东突厥曾出兵帮助李渊在太原起兵夺取中原政权,所以唐朝更应该礼重东突厥。

唐朝初定后,唐高祖对东突厥的礼遇十分厚重。东突厥的可汗或使臣访问唐朝之时,高祖李渊都用最高的礼数对待,显示对东突厥的高度重视,也表达了对于东突厥可汗的恭敬之心。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3)

使臣访唐

为了巩固与东突厥的友好关系,唐高祖李渊借鉴了前朝的和亲政策。武德元年,高祖李渊派遣太常卿将自己的女妓赠献给东突厥可汗,以此达到和亲的目的,唐朝与东突厥汗国间的友好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资治通鉴》记载:“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

这一时期,唐朝对于东突厥的厚待优容政策主要包括厚待、重视东突厥可汗及其使者,以及采用前朝的和亲策略,进一步巩固唐朝和东突厥的友好外交关系,换来了唐朝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利于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平稳发展。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4)

唐朝和亲

二、初步抵御东突厥

自唐朝建国后,尽管唐朝对东突厥采取暂时性的称臣之策,但是唐高祖高谋远虑,并不愿意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开始努力摆脱对于东突厥臣属的地位。

此时东突厥也意识到唐朝的威胁性,为了确保自己在北方占据主导地位,它对逐步对唐朝进行打压。

唐高祖在位的武德二年,东突厥可汗率领大军南下意图入主中原,准备一举拿下唐朝。

武德三年,东突厥的新任可汗继位后,打着恢复隋朝的名号,准备带兵南下攻占太原。

面对东突厥嚣张的气焰,唐高祖李渊积极地回应,采取灵活的措施积极防御东突厥的入侵,为唐朝争取和平的环境。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5)

镇守边塞

唐朝在边防要塞全面加强了防御措施。武德三年,李渊派遣大将出兵前往雁门镇守,加强对北部边防的巩固。同年,唐军面对东突厥的袭击,截击了大量的兵马,夺取数以万计的牛羊,大大补充了唐朝畜力,使得唐朝作战实力进一步增强。

唐朝并非一味忍让,而是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在全面加强防备的同时作出小规模应战。唐朝采取加强北部塞防、部署防备之策、截击东突厥军队以及保护郭子和势力等措施防御东突厥的侵扰,并通过积极应战的策略,向东突厥展示唐朝必战到底的志气,以及击退东突厥的决心。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6)

边防要塞

早在武德元年时期,西突厥就归附于唐朝,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上任之后,西突厥国空前繁华。

在唐朝与东突厥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唐朝为了遏制东突厥的进攻,积极实行远交近攻策略,与西突厥加强联系,二者联合一致对抗东突厥。武德二年至三年,西突厥可汗派遣不少使臣入贡于唐朝,唐高祖对其予以厚待。

《资治通鉴》记载:“宴西突厥之使,奏九部乐于庭,赐帛各有差”。

此后西突厥连年派遣使者朝贡于唐朝,并应许唐高祖于武德五年时出兵攻打东突厥。为了遏制东突厥的势力,唐朝主要通过采取厚待、重赏、册封西突厥首领及功臣的策略加强与西突厥的联系,唐朝与西突厥建立的友好的结盟关系是这一阶段唐朝重要的防御之策。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7)

结盟西突厥

随着唐朝防备之策的全力开展,以东突厥两任可汗相继离世,东突厥两次入侵唐朝的计划被搁置,只是停留在准备阶段,并没有真正得施行。因此,在这一时期,唐朝与东突厥只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役。

也正是这一时期,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处于暂时缓和阶段,在较为安定的政治背景下,唐朝国内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大为提升,民生得到改善,军事力量稳步增强。在这一背景下,唐朝转变了以求和为主的政策,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唐朝全面抵御抗争

东突厥的新任可汗颉利上位后,开始大规模入侵唐朝。为了抵御东突厥大军南下,唐朝展开积极防御和进行抗击两个策略。

唐朝为了减少兵力损耗,保存自身的军队实力,尽量避开正面交锋,采取多方面进行防守的态势。尽管这一时期唐朝的军事实力有所增长,但面对一向强大的东突厥国,仅仅依靠正面武力回击是不够的,因此唐朝积极展开防御之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为了加强防御,唐朝积极加强军队的建设,重置十二军制来巩固和完善唐军的建置,防御东突厥汗国的进攻。

唐朝派军驻守边疆及战略要地,迅速部署了相应的防御军队,直接抵御东突厥的侵入,以此巩固边防。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8)

唐军出行图

增设屯田也是唐朝的防御政策之一。为了给唐军提供充足的军粮,唐政府在太原增设大量屯田,这一举措堪称双赢,它避免了军粮在运输过程中遭遇东突厥的抢夺,也解决了镇守边防士兵的粮食供给问题,所节约的运输成本、财力、物力和人力又可投入抵御东突厥战争和镇守边疆的策略中,加大了唐朝在战争中的优势。

除了有效的防御政策之外,唐朝也逐渐正面迎击东突厥的来袭。武德五年至武德八年期间,唐朝任命将领前往阻止东突厥的入侵,此外还联合周围的其他势力一齐抵抗东突厥的军队,这一阶段唐军抗击东突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为增强。

《资治通鉴》记载:“刀槊犀利,以逸制劳,此而不乘,将复何待!”。

唐朝开展抗击的政策有对外和对内两种不同政策。对外,当东突厥军队来犯时,唐政府派遣将兵分多路抵抗、袭击、阻拦东突厥,中央支援当地府兵及联合其他势力共同抗击东突厥入侵者。对内,任命所派遣将士为行军总管等官职以巩固唐军建设、管理,进而提升军队实力,抗击东突厥。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9)

抗击东突厥

唐朝实施的抗击力度逐步加大,由前期的被动出兵遣将御敌逐步过渡为积极反击、主动应对东突厥军队;而且抗击策略逐步升级,由前期单一的抵抗策略过渡为以多种策略抗击东突厥。

这一阶段,唐朝对东突厥实施抵御之策主要为以防为主,抗击为辅。唐朝的抵御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有效地抵抗了东突厥的入侵,还大大增强了唐朝军队士气,使得唐朝在这场较量中逐渐占据主动权,从这以后,唐朝对东突厥的政策不再以和为主再次发生转变。

四、出兵进攻东突厥

随着东突厥在和唐朝的战争中逐步处于被动局面,东突厥国内的政权开始混乱,加上外部自然条件侵害连连,东突厥国势大不如从前。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10)

唐太宗李世民

这一阶段,东突厥的国内乱成一团,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和各部的首领们互不信任,统治阶级发生内斗、分歧不断。此外,颉利可汗在任用人选治理国家的时候产生重大失误,国内推行的政令十分严苛,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连年的对外征战,早已让这个强大的国家疲惫不堪,连年爆发的自然灾害更使得东突厥雪上加霜。

东突厥生产结构十分单一,他们仅仅依靠逐水草而居的畜牧业生存,一旦面对雪灾和旱灾,常常是尸横遍野,人口数量大幅下降。用来作战的畜生也会死于天灾之中。由此东突厥国内的生产力骤降,军队实力大不如从前。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11)

旱灾

《资治通鉴》记载:“会大雪,深数尺,杂畜多死,连年饥馑,民皆冻馁”。

反观唐朝,唐太宗上任后,广纳贤才,实施有效的治国方针,国内局势一片大好,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大幅提高,国家蒸蒸日上,军队实力大为增强。

贞观三年,唐王朝一改之前抵御东突厥的被动政策,正式向东突厥发起进攻。唐太宗任用李靖、柴绍、薛万徹为三大统帅,集结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进击东突厥汗国。

当李靖率领大军前至东突厥的家门口之时,东突厥的士兵大惊,仅仅一战之后,东突厥便败下阵。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12)

李靖

次年二月,唐军再次派军前往东突厥,东突厥士兵不战而逃,颉利可汗也随之逃走,东突厥兵全都投降于唐朝。同年四月,出逃在外的颉利可汗被抓获,并押送至长安。

东突厥亡国之后,唐朝对于十万的降众合理进行安置,使东突厥降众在政治上隶属于唐政府的基础上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充分自治自理,保持东突厥原有的统治管理习惯,利于减少东突厥降众反抗躁动的情绪,保证东突厥降众的安定。同时,唐朝还征用东突厥兵不仅增强唐军势力,还巩固了唐政府对东突厥降众的统治地位。

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由此走向稳定,中原及北部边疆的政治局势得以安定,大量的东突厥人从此南下进入中原,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我国北方的版图在这一时期开始奠定。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13)

唐朝盛世

结语

从宏观来看,唐与东突厥的关系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在不同阶段中求和或战争的侧重有所不同,并且在以和为主的阶段内也有战的因素,在以战为主的阶段中也存在和的表现。

始毕可汗、处罗可汗时期,东突厥掌控北疆政局,而唐朝自身实力较弱,为了在乱世中生存,唐朝主动交好于东突厥,对其礼重厚待,虽然以和为主,但此阶段也存在战争的潜在危险,发生了小规模的战争。

颉利可汗时期,唐朝政局趋向稳定,国内经济、军事等实力日益攀升,唐朝适时转变政策,由对东突厥求和转变为和战并行,此时唐朝在战争方面较为被动,因而以和之策缓解冲突。

《从“亲”开始》(从和亲到)(14)

唐中期地图

随着东突厥国内生产力骤降,唐朝主动出击、伺机征服,平定了东突厥,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东突厥降众,对其以夷治夷,予以优待、安抚,促使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走向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参考文献:

《魏书》

《周书》

《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