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的演讲非常精彩,自己深受感动,准备捐出身上所有的钱。十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打算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一直继续着他的演讲,唾沫横飞。他厌恶之至,立即改变初衷,决定一分钱也不捐赠。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是不听怎么办(话说三遍淡如水)(1)

在心理学上,这种由于人的机体受到刺激过多、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而引发的心理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现象:母亲反复告诫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孩子却将母亲的话当做耳旁风,依然故我,屋子杂乱如前;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诫丈夫要戒烟,可丈夫依然我行我素地吞云吐雾;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不要经常迟到,可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仍然在上课很久后才姗姗来迟;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多次提醒乘客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可遗失手机钱包的事件屡有发生;领导一次又一次地训诫员工要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依旧拖沓懒散……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是不听怎么办(话说三遍淡如水)(2)

“话说三遍淡如水”,没完没了的说教,往往让对方产生听觉疲劳,甚至让人极度反感,反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相反,言简意赅的批评既能避免让受众产生反感情绪,又能留出空间让他自我反思,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有一个十分贪玩的初中女孩,经常跟一群朋友上网泡吧,很晚才回家。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告她,希望她能收敛一些,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可一点效果也没有。一天,正逢一个好友过生日,女孩在外面疯玩,忘了回家的时间,直到十二点才回到家中。她心想糟了,这下少不了一顿臭骂。父亲给她开了门,一句也没骂她,只是神情黯然地说了一句:“你太令我失望了!”女孩心里一动,这天晚上彻夜难眠。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晚归了,学习也进步了很多。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是不听怎么办(话说三遍淡如水)(3)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生从内疚到不安的变化,对家长的说教感到不耐烦、反感讨厌。甚至被“逼急”了,他还会产生“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假使家长担心只批评一次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换一种角度和说法进行批评,缓解孩子的厌烦心理和逆反情绪。

在学校教育中,恰当利用“超限效应”,可以使老师的训导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的老师在批评完犯错的学生后,又觉得意犹未尽,接着对学生进行重复批评。其实学生在第一次受到批评时,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的正确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如果因为同一件事受到再三的批评,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是不听怎么办(话说三遍淡如水)(4)

有一位班主任为了规劝一名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找他谈话,费尽唇舌。可这个学生偏偏将他的话当成耳边风,屡教不改。后来,这个班换了一位班主任,他对这名学生一句也不劝导,只说了一句:“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结果,这名学生就因为这句话痛改前非,开始勤奋学习,与先前判若两人了。

我们在批评时需要把握一个“度”,那么表扬是不是就可以多多益善呢?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有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叫做《杰米扬的汤》,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热情好客的杰米扬精心熬制了一锅鱼汤,请好朋友福卡前来品尝。鱼汤确实很鲜美,福卡也吃得很饱了,可是杰米扬依然一个劲地劝福卡继续吃。福卡为了不驳朋友的面子,只好装作吃得津津有味,把盆子里的汤吃了个精光。可怜的福卡虽然喜欢喝汤,但这样喝却跟受罪一样。他马上站起身来,抓起帽子、腰带和手杖,用足全力跑回家去了,从此再也不来杰米扬家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是不听怎么办(话说三遍淡如水)(5)

热情好客本来是件好事,仍有个“度”的限定,如果给予过量就会给受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以至于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样的道理,表扬也不例外。适当的表扬会让被表扬者心情愉悦,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风度,然而表扬过多却会产生负面效果,让听众对你的表扬习以为常,甚至怀疑你的诚意。

“超限效应”对合理把握演讲时间也深有启发。一位演讲者正在台上声情并茂地演讲着,台下的听众寥寥无几。由于他的演讲过于冗长,半个小时过后,仅有的听众也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一位养鸡的老农。他深受感动,用眼神向他征询自己是否还要继续下去。老人鼓励他说道:“年轻人,每天早上我起来喂鸡时,即使只有一只鸡,我也会把它喂饱的。”演讲者大受鼓舞,继续开始他冗长、乏味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他诚恳地向老人征求意见。老人说道:“年轻人,我要是只剩下一只鸡的话,是不会用完所有饲料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是不听怎么办(话说三遍淡如水)(6)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做一场演讲,或与他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时间和节奏。演讲的时间不宜过长,必须在三分钟内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重点内容要在30分钟内讲到,主讲内容控制在40~50分钟;两个人交谈的时候,要将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的30分钟内充分交流,切忌铺垫太长。如果你发现对方已经开始看表,或者注意力开始分散,开始东张西望,你的谈话就要准备收场了,收场的时候最好把你的态度或者观点再总结一次,这样效果较好。

以上文章来源于《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如内容有误或侵权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