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是我接触龙应台的《野火集》后看的第二本书,说实在的,有点吃惊。《目送》和《野火集》的风格相差太大了。如果把《野火集》比作一团燎原的野火,那么《目送》,就是一掬温泉,泉眼中辗转着赤子的柔情。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话是《目送》中的经典,总共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龙应台目送自己的子女成长着离开,另一次,是龙应台目送着自己的父母衰老着离开。

我会目送你的背影渐渐走远(目送你的离开我却无动于衷)(1)

龙应台所描绘的这两种情感,是我们人生活中最平常,也最经常遇到的两种。那一个经典的段落,就仿佛一个接力棒。我们目送着自己的儿女,我们曾经也被自己的父母亲目送着离开,我们目送着自己的父母离开,那父母一定也曾目送过自己的父母。我们只是所有家庭中的小小一环。总而言之:我们的一生,永远逃不过目送的眼光。

在龙应台的散文当中,常常有大量陌生化的比喻的运用。她描述自己对华安背影的感觉,就像是一百个婴儿在同时哭声大作,仍旧能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儿时的华安第一次上小学,不断地回头,在龙应台眼里,就好像穿越了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孩子的视线和她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可多年以后,十六岁的华安去美国作交流生,通过安检的他,却从来没有回一次头,一次都没有。

目送是一种极其尴尬的状态,想送,而又只能站在原地。龙应台将这种状态和情感,用极其细腻的文笔进行描绘和雕琢,明明只是自己的人生,却无处不产生与世人深深的共鸣,平凡人最平凡的情感。在龙应台的其他散文中,她也秉持了这种风格。让人不禁惊叹,原来笔尖锋芒的龙应台,也有如此温情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