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鲜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前秦灭亡后,鲜卑族中的拓跋部趁机崛起,发动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统一了北方建立起少数民族政权,史称北魏。在鲜卑原有的草原文化影响下,鲜卑族在征服中残害各族人民,压迫多了人们自然不乐意了,纷纷放下农具拿起武器,在北魏统治期间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的起义。这时,孝文帝即位,开始了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可能性(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一、孝文帝改革措施

为了巩固统治,孝文帝开始着手于改革,即使在旧贵族势力的阻扰下,孝文帝的改革决心不减反增。在经济上,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让人们有地耕,有粮食吃,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经济来源,百姓生活得到了保障自然也会安定。土地明确了私有,这也保证了封建地主的利益,让百姓与鲜卑族地主暂时处于和平的时期。在吏治上,北魏孝文帝实行俸禄制。孝文帝之前,官吏没有俸禄加上大草原的风俗,官吏只会去剥削百姓。实行俸禄制之后,根据政绩发放俸禄,大大整顿了腐败的吏治,巩固了封建政治的统治。在政治上,孝文帝力排众议,发挥了聪明才智,借进攻齐国的理由出军,在根据炎热的天气和鲜卑官兵的心理,将都城迁移到洛阳,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土地用于耕作,保证了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也可警惕北边的柔然与南边的齐国。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可能性(北魏孝文帝改革)(2)

孝文帝还注重文化上的改革,从鲜卑族自身出发,改善了鲜卑族在草原上生活留下的种种陋习。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孝文帝还推行了一系列汉文化传播的政策,如改汉姓 、任用汉吏儒生、通婚姻、许婚配、说汉语、穿汉服等。将汉族门阀制度直接照搬到北魏上。

《魏书‧官氏志》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可能性(北魏孝文帝改革)(3)

二、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北魏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一来北方混乱的局面,发展了封建农业的生产,大大巩固了北魏政权。由于冯太后的教导以及拓跋宏自己对于汉文化的向往,积极地保留了汉族文化,这样的改革一方面加速了民族的融合,让秦以来的民族融合趋势不退反进,另一方面许多汉代的典籍保留了下来,在战火纷飞的西晋,保留住了汉族文化的火种。正是因为孝文帝的励精图治,才成就了我们新时代的友好团结的友好新型民族相处关系。在战火纷飞的西晋后期,少数民族政权争相建立,个个积极打压汉族人,打压汉族文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尤为可贵,这也正是北魏强势一时的原因。此外这一系列的改良改革很好地继承了汉族文化,以至于汉文化在混乱的西晋也可保存下来,没出现文化的断层,为后来的汉族文化的复兴奠定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可能性(北魏孝文帝改革)(4)

结语

世间万事万物,在其发展当中,总会有一个由乱到治、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来自适当的改革。适当的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个国家想要不断发展,就必须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做出变革。一个只懂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国家,只会被时代抛弃,成为历史长河的尘埃。北魏孝文帝改革发展了小农经济,巩固了封建统治,让刚统一的北魏政权得到了恢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可能性(北魏孝文帝改革)(5)

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其丰富。深度促进了以鲜卑族为首的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为之后南北朝的大一统打下了物质文化上的基础。自上而下的改革留下了很多封建残余,为后来北魏政权的覆灭埋下了很大的伏笔,同时孝文帝一味的推崇汉文化,对于汉族文化不加选择地移植到北魏文化上,一方面泯灭了北魏鲜卑族文化的个性阻碍了北魏鲜卑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孝文帝改革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的将门阀制度转移到北魏上,导致北魏后期官吏腐败,百性疾苦,具有很深的负面性。我们要以史为镜,改革要将基本国情与理论相结合,不可一味的模仿,要做到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

参考文献:

《魏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