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弹性计算7代(专访阿里云王志坤)(1)

1 云计算发展多年,是什么样的因素推动行业进入“分布式云时代”?用户对于分布式云最显著的需求是什么?

传统的云计算是面向互联网企业,中心化的云;随着云化架构和企业数字化的升级,很多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本地化的需求,如数据、合规、传输成本等。云计算如果能够帮助客户完成彻底的数字化转型,那么就不该局限于让客户上云,也应该让云更加靠近客户,延伸到客户侧场景,这就是分布式云技术的出发点。传统的中心云拥有大型的基础设施支持,以资源池化、多租户的形式提供服务;而现在很多客户希望数据在本地专属,对资源有大量的弹性需求,需要云与客户之间协同。云技术不应当提升客户的使用门槛,因此,云服务商应该更加靠近客户,技术架构要更加统一,让客户能够在统一架构下使用各种云服务,即一套云操作系统,统一的OpenAPI,客户只需一次研发适配,就能够使用各种云服务,以这样的方式让云真正实现“无处不在”。

2 当前在分布式云领域,阿里云弹性计算的产品矩阵包含哪些?主要面向哪些应用场景?

阿里云分布式云,依托面向更广泛的互联互通的中心Region产品模式,随用户需求下沉,走向本地Region。本地Region主要面向经济发达、IT需求旺盛、本地化诉求的区域和企业,其本质依然是资源池,以弹性模式满足资源上云的需求。采用这样的模式,可以确保数据不出省,访问延时和网络成本都能满足用户需求。

面向智算中心、自动驾驶等有数据专属、基础设施掌控需求的中大型企业,阿里云分布式云基于云的架构打造专属Region产品。专属Region主要满足大中型企业需求,资源量级大、产品类型丰富,随着客户需求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产品在专属Region落地,帮助客户在指定的IDC或业务场景中完成业务升级。

3 阿里云在分布式云领域有哪些优势?如何为企业用户客户提供云的能力?

首先,在自研“飞天”操作系统的基础上,阿里云从公共云到专有云到分布式云,始终坚持一套架构,即飞天架构,可以为客户提供一致的产品能力、一致的OpenAPI访问能力等,这也是阿里云打造分布式云所必须坚持的。多年来,随着阿里云底层基础设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今年也将过去的神龙架构升级为面向整个云操作系统和数据中心的CIPU架构,让计算、存储、网络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客户使用云上性能显著超越线下使用物理机的性能。

第二,阿里云在多年云计算发展过程中,沉淀了成熟的运维体系,能够以自动化的方式,帮助客户低门槛、低负担地实现数字化转型。

第三,阿里云拥有丰富的云产品矩阵。企业需要搭建IT系统可能要涉及多个服务厂商,并且需要做集成,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解决较为困难。对于客户来说,需要的是一体化可运行的业务栈,并且不满足于能用,还在性能、云原生化方面提出了新诉求。阿里云丰富的云产品能力,可以让分布式云一体化的支撑客户,日常运行过程中免监控、免运维,可以更好的赋能客户数字化转型,让使用体验、运维能力、交付体验得到全面提升。

4 分布式云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否请您分享一些典型客户案例或是行业突破?

阿里云分布式云产品矩阵,从中心Region延伸至本地Region、专属Region和云盒,代表了阿里云分布式云在下沉市场,不断靠近用户的布局。近年来,三款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地Region在国内某著名远程控制企业落地,该企业面向业务大省江苏时,基于自建数据中心,能力无法满足业务需求,部署在阿里云上海、杭州Region则存在数据跨省访问延时和专线成本的问题;阿里云分布式云通过南京本地Region很好地满足了这一业务需求。日前,阿里云分布式云开通的福州Region,也是为了更好助力本省、本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解决数据安全、成本问题,提供更加丰富云计算产品。

一些大型企业,自身拥有能力较强的IT团队,选择自建的发展模式。但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企业的数字化不再是单纯的管理机房IaaS基础设施,而是需要IaaS、PaaS联动,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在这种场景下,阿里云分布式云的专属Region就能很好的满足需求,专属Region中丰富的云计算产品已经经过头部市场的检验,能够为客户提供满足各类业务需求的成熟产品和服务。

云盒产品类似一体机的形态,一体机更多的是硬件,而云盒更多的是云操作系统的载体。中小企业客户由于自身IT团队能力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要远大于大型企业;企业市场中,不仅是IT基础设施,还有大量的SV软件厂商和硬件厂商服务于客户,可能在集成复杂程度、日常运维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云盒作为云的载体,在物理位置方面处于用户侧,解决了数据本地化的诉求,而将云上的丰富产品能力与用户软件做适配、认证,帮助中小型企业降低云化门槛,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升级。

在广电领域,广电企业对于当前媒体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XR等沉浸式新型交互体验方式,都对原有的广电网络带来新的挑战。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场景,实际上早已经是云端服务所面向的业务场景,拥有相当丰富的产品能力和技术储备。通过云盒,可以将云端的产品能力和技术储备释放到边缘,满足广电行业用户的体验升级。

分布式云是一项技术,技术应当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业务,阿里云分布式云,基于云边端协同,以一套架构、一致产品能力赋能客户,最终帮助客户完成信息化系统升级,打造更好的客户体验。

5 阿里云是如何定位弹性计算的?未来弹性计算将如何布局?

弹性计算是阿里云最大最早的产品之一,到今天,弹性计算已经不仅仅是阿里云的一条独立的产品线,更是阿里云诸多产品的基础,不仅是外部客户使用,内部的很多业务也是采用On ENS的模式运行,以获得更好的弹性。在阿里云全球布局的任何一个开服地区,都有弹性计算产品的身影,通过本地Region、专属Region和云盒,能够帮助其他业务以更加简洁干练的方式输出。因此,弹性计算即是产品,同时也是平台和底座,支撑客户和阿里云内部业务创新。

弹性计算的发展,底层仍有非常多的技术演进,CIPU的技术架构,通过芯片化、软硬一体的技术架构演进,让云上性能超过物理机性能,让更多新的能力不断体现在弹性计算上。除了IaaS产品外,阿里云弹性计算还致力于构建良好的产品生态,我们于去年推出了计算槽(音)平台产品,更好地帮助SV在云化转型过程中的部署、交付、运维、云原生基础架构升级问题,降低了SV云原生化的门槛。

阿里云对弹性计算的定位和今后弹性计算演进的方向,总结起来就是,弹性计算通过芯片、软硬一体化技术,让性能、功能更加强劲;通过做大做好生态,让更多的SV伙伴完成云化转型,让最终客户从中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