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感情戏(红楼梦里的同性之情)(1)

《红楼梦》是一部“大旨谈情”的小说。其中的情有亲情、爱情、友情等。而《红楼梦》里还写到了一类至今都不被大众所认可之情。

这类情在第九回被第一次被提到,这一回的回目是“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这一回里提到了薛蟠的龙阳之好,也提到了贾宝玉、秦钟、香怜、玉爱之间的暧昧关系。

据我推断,香怜、玉爱两人有可能是影射史湘云和林黛玉。暂且不论曹雪芹写这两个人是否具有影射意味,至少曹雪芹用比较隐晦的笔墨刻画了秦钟和香怜之间亲密的关系。秦钟问香怜,“家里的大人可管你交朋友不管?”。这样的问题自然惹人联想。他们的同学金荣就趁机诬告他们,说他们“贴的好烧饼”。这是一句暗语,也是俗语,比喻两个人有不一般的关系。

这件事惹怒了贾宝玉和小厮茗烟,导致了一场风波。这件事告诉我们贾府的家塾存在管理混乱,学风不正的问题。这也是四大家族“一代不如一代”的客观原因。而许多旧红学家批评《红楼梦》“诲淫诲盗”,就是根据这些笔墨。

贾宝玉第一次见秦钟,就被他羞涩,妩媚的姿态吸引住了。他觉得秦钟人品出众,却没有托生在富贵之家,而自己只不过是“根死木头”,不配享受荣华富贵。秦钟也羡慕贾宝玉有“金冠绣服”,“娇婢侈童”,感叹“贫穷二字限制人”。两个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

红楼梦的感情戏(红楼梦里的同性之情)(2)

但是贾宝玉和秦钟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判若云泥的。贾宝玉崇尚真情,而秦钟则沉溺于色欲之中。秦钟看到路边的一个“二丫头”都大感兴趣。而贾宝玉则批评他是“胡说”。秦钟和智能儿之间也有风流韵事。他不计较智能儿身为尼姑的处境,只顾满足自己的情欲。这种男子其实也很难说不是“泥作的骨肉”。因此,他临死前劝贾宝玉改过,“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白先勇先生认为这是败笔,和秦钟之前的行为不一致。殊不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秦钟因为自己的任性害得秦家家破人亡,害苦了智能儿。他在死前会自我反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了解了秦钟的为人,我们再来看他和香怜、玉爱以及贾宝玉之间的复杂关系就会觉得明朗许多。秦钟不是一个情有独钟的“情痴情种”。他和贾宝玉有天壤之别。他是一个浪荡不羁的风流种子。他的这种风流浪漫其实和他姐姐是一致的,她姐姐秦可卿不也是没有经得起公公贾珍的诱惑吗?

台湾大学的欧丽娟教授认为秦可卿是秦业的私生女,秦家一家三口都是多情浪漫的性格。我认为有道理。

我们说完秦钟,再来看看贾琏。贾琏这个人也有龙阳之癖。自己的女儿得了天花,他必须在外室居住。结果,贾琏这个馋嘴猫,独寝了两夜便耐不住寂寞了。他一开始不是去寻花问柳,而是“暂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可见,贾琏是一个多么欲壑难填的人。他行房只是为了泄欲,和真情无关。他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人本能的生理欲望。曹雪芹在描写这种欲望的时候,有讽刺,也有体谅。曹雪芹不是封建的道学家,他是肯定人欲的。但是曹雪芹并不认可贾琏这种荒唐的寻欢作乐的举动。

在贾琏的影响下,他的小厮之间也有暧昧不明的关系。第六十五回里,也隐晦地用“贴烧饼”的比喻暗示他们之间的情欲关系。

红楼梦的感情戏(红楼梦里的同性之情)(3)

薛蟠和柳湘莲之间的关系是《红楼梦》里较为特殊的。薛蟠被柳湘莲吸引住了,想要霸占他。结果,柳湘莲把薛蟠教训了一顿。薛蟠一开始很生气,要报复柳湘莲。后来,是柳湘莲救了薛蟠的性命,帮他夺回了财物。两个人冰释前嫌,义结金兰。柳湘莲出家,薛蟠伤心落泪。可见,这个“呆霸王”也有情深义重的一面。可以说,是柳湘莲的一顿教训以及他的仗义出手改变了薛蟠的心性,让薛蟠体会到了来自民间的磊落风骨和侠义精神。薛蟠的成长多亏了柳湘莲的点化。而柳湘莲的堪破红尘也让薛蟠感受到了真正的难过。

以上这些不一般的关系都不是曹雪芹真正欣赏的,曹雪芹真正欣赏的是藕官和菂官之间的关系。

第五十八回里,写到藕官为去世的菂官烧纸,被夏婆子发现了。夏婆子要抓她去问罪,贾宝玉看到了保护了藕官。他又从芳官那里得知藕官和菂官以及蕊官之间的关系。得知真相后,贾宝玉感叹“天既生这样人物,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污世界”。

藕官和菂官是假戏真做。她们都是唱戏的,在戏台上演夫妻,在戏台下也是如夫妻般恩爱。这种温情,超越了男女关系,是一种人间真情。就像是《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对段小楼的忠贞不二一般。因此,这份真情让贾宝玉感动不已。

红楼梦的感情戏(红楼梦里的同性之情)(4)

藕官和蕊官之间的关系又促成了贾宝玉的一次情悟。藕官在菂官死后,又和蕊官建立了新的关系。她觉得这和男子丧妻是一个道理。男子续弦是理所当然的,只要不把前妻忘掉九霄云外就好了。如果坚持不再续娶。反而让亡灵不安生,有违大节。这种潇洒的感情观也符合现代人的感情观。而且,藕官等人都是女性。因此她的这一套理论也可以用来反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谬论。

《红楼梦》里的这类情节不算多,但是也有不少。这类情节有的庸俗,有的高尚。不过,曹雪芹却都如实描绘,细致刻画。可见,曹雪芹的感情观已经超越了封建道德教条的束缚,认可人在追求感情的时候理应拥有的个性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