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有效而且高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一、思维导图的架构

当你拿到一张思维导图的时候,不知道你最关注的是哪个位置呢?有很多小伙伴说,拿到一张思维导图的时候,最先关注到的是位于纸张中央的位置,这个位置往往体现了思维导图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如下图中的“跟苏娟老师学习思维导图”这个主题。

跟中心主题紧密相连的一个内容是主干,主干是负责连接中心主题,线条一般由粗而细,代表了思考的大方向,如下图中的“绘制”、“思考”、“应用”和“成长”,它们位于不同的方向,一般阅读的顺序是从右上方顺时针旋转。从主干延伸出去的是支干,内容是紧跟主干的,线条是细细的,是大方向的延伸。

因此,思维导图的三大架构就是:中心主题、主干和支干。

思维导图授课点评(思维导图是什么)(1)

二、思维导图的类型

  1. 全图思维导图

组成:图、线条、颜色

使用场景:

①需要吸引眼球,互动性强,希望被记住

②一般用于自我介绍,卡片礼物赠送

由于图片里没有文字,所以需要在现场解释说明内容

思维导图授课点评(思维导图是什么)(2)

2.全文思维导图

组成:文字、线条、颜色

使用场景:

①信息量大,且必须精准传递

②需要理清、梳理、分析

思维导图授课点评(思维导图是什么)(3)

3.图文思维导图

组成:图片、文字、线条、颜色

使用场景:各领域,使用范围最广

在这类型的思维导图中需要标注出关键点

思维导图授课点评(思维导图是什么)(4)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主要应用在思考的输入和输出两大方向,输入就是吸收外界的信息到脑中,并且形成结构化信息的过程,常见的场景是在阅读中记各种笔记,会议记录、谈话速记等等;输出就是把大脑中的所有知识经验在生活及工作的思考场景中发挥最大的功效,一般是在制定工作计划、项目管理、时间管理、问题分析/解决/决策、报告构思、文章写作等场景下发生,更多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不仅仅是信息的整理,而是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发现信息之间的关系和新的信息。

思维导图的输出和输入因人而异,背后代表的是我们的经验和知识。

四、思维导图的核心原理

  1. 发散性思维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左图是大脑神经元的构造,右图是一张思维导图,事实上大脑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是通过信息之间的联想和连接,可以形成记忆通道,这就是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也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来制作的。

思维导图授课点评(思维导图是什么)(5)

2.左右脑理论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左右脑理论,人的左脑主要负责理性思维,右脑主要负责感性思维,大脑处理信息是左右脑同时在进行的,思维导图通过信息和信息的呈现,符合左右脑理论的原理,因此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全脑思考”。

3.提升记忆力

我们的大脑每天都会吸收大量的信息,每天我们可以记住的信息是非常少的,大量的信息都是转瞬即逝,短期记忆。那么大脑是如何吸收信息的?记忆是信息输入的前提,长期记忆是创新输出的基础条件,根据学习曲线,信息会因为重复性、差异化、关联性、初期效应和近期效应等形成长期记忆。

学习思维导图可以发挥全脑思考,提升记忆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创意思考能力,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甚至是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

本文参考自培伴App课程《职场思维导图24讲》

讲师:陈苏娟,培伴特约讲师;全球博赞中心思维导图授权讲师;思维导图软件XMIND认证师;结构性思维认证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