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2019年6月6日,中国5G牌照正式发放,开启了5G商用时代在5G发牌三周年之际,5G技术的演进版本5G-Advanced(即5.5G)也在商用上取得实质性成果,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5g商用步入快车道,5G牌照发放三周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5g商用步入快车道,5G牌照发放三周年

5g商用步入快车道,5G牌照发放三周年

本报记者 贾丽

2019年6月6日,中国5G牌照正式发放,开启了5G商用时代。在5G发牌三周年之际,5G技术的演进版本5G-Advanced(即5.5G)也在商用上取得实质性成果。

6月6日,中国移动联合华为等企业在“5G-Advanced双链融合无线创新成果”大会上共同发布了《5G-Advanced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白皮书》,标志着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5G-Advanced迈入产业构建阶段。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表示,5G-Advanced是构建虚拟与现实的桥梁,在智慧交通、社会协同等多领域应用上取得实质性发展。据悉,5.5G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在虚拟世界、数字孪生、人机协同、智慧城市构建、数字社会重构等应用场景的商用。

5G商用进入5.5G时代

重点探索感知、无源物联等领域

5G商用经过三年发展,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4月份,中国5G基站总数达到161.5万个,占全球5G基站的62%以上;用户方面,在中国登陆5G网络的用户已经达到4.5亿,占全球5G登网用户的70%以上;终端上,全球5G终端型号数量达到1334款,其中677款是手机,中国贡献了80%以上的手机终端型号。同时,5000多个5G行业项目实现落地和规模商用,也促进了5GtoB、5G 工业互联网的各类业务规模化发展。

在更多样、更复杂的全场景物联新需求之下,5G技术持续演进。去年年底3GPP将5G演进正式命名为5G-Advanced即5.5G。

“如今,各行业对5G网络的架构、性能和安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商用进入5.5G时代。5.5G网络架构的升级,可以适配不同行业复杂的业务环境,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也是通向6G网络DOICT融合的重要过渡。”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5.5G在商业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企业在更细分领域的探索也进入新阶段。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表示,目前5.5G已应用于矿山、电力、港口产业,下一阶段将探索感知、无源物联、工业uRLLC等5.5G的创新应用。“未来,华为将围绕三个创新,加速推动5.5G进入千行百业。其中,频谱创新,重构上下行频道;产品创新,引入超大规模天线陈列,实现万兆连续覆盖;架构创新,以智能化网络架构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闻库建议,各方应持续支持5G技术标准制定,结合技术演进应用需求深入研究跨领域融合,推动产业成熟;加强国际合作,引领产业方向,为提前考虑超大带宽频谱的规划提供技术政策支持;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作用,核心企业当好产业链“链长”,促进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

进入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阶段

规模化商用多难点待攻克

5.5G将打破单一业务模型的局限,进行跨场景多维度融合,可实现向更多行业应用,特别是工业领域的渗透。业内人士认为,目前,5.5G进入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发展阶段,5.5G商用效应也将逐步显现。

对于5.5G商用所带来的融合效应,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肖旭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5G将给信息和数据的传递带来明显改进,在精密度、协同度等方面有待提升的行业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仓储管理等。同时,需要在线上进行实时交互、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新兴业态也将有所受益,如智慧文旅、线上教育、产品检测等。产业端应用的不断扩大,将持续推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逐步带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共同进步。

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也在加速投入到5.5G产业的商用中,进一步在网络、终端、芯片、业务等方面做好准备。看懂研究院研究员袁博表示,5.5G将会在XR元宇宙等下一代互动多媒体、社交领域会首先有规模化的应用,也将推动XR设备进一步小型化,带来XR技术在娱乐、生活、工作相关应用市场的爆发性增长。

千际投行分析师认为,5.5G产业链将进一步扩容,而有更多概念股会会涌现出来,除了通信、智能制造,还将囊括新基站、芯片、机器视觉等产业链上市公司。

不过,5.5G在实际落地时也仍存在多个难点,5.5G商用的真正成熟尚需时日。

在澳门科技大学兼任讲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邓伟强看来,5.5G技术正进一步向核心生产环节延伸,涉及机器运动控制、机器视觉AI检测等应用,而在这些领域,企业还面临众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比如如何降低视觉规模部署低成本、如何有效解决网络不稳定问题等,目前各方正在共同努力。

同时,肖旭认为,5.5G的发展需要以新基建为前提,企业在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用户服务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探索新方案。另外,信息和数据的共享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目前在实际应用中,相关方对于数据确权和隐私保护还面临一定难度。

“如何平衡投资成本和收益,是当下产业链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5.5G在行业应用中也需要有颠覆性创新出现,需更贴近产业应用需求。为此华为、联通等通信企业都开始成立行业军团,目的就是深入洞察行业,真正的贴近行业的业务诉求,让5.5G技术真正地解决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难题,5.5G商用的规模化需要产业链共同行动起来。”袁博认为,5.5G要实现大规模商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编辑 孙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