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养好兔,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的方针,增强防疫意识,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以下就如何养好兔提三点注意事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养兔时要注意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养兔时要注意什么(科学养兔三大注意)

养兔时要注意什么

要想养好兔,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的方针,增强防疫意识,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以下就如何养好兔提三点注意事项。

一、注意控制环境条件

1.温度

兔汗腺极不发达,体表有浓密的被毛,所以对环境温度非常敏感。新生仔兔1~8天窝内温度最适宜为30℃~32℃,8~14天为28℃~30℃,14~30天在常温下拥挤即可。最适合幼兔、青年兔生长、成年兔繁殖、泌乳的外界温度是15℃~25℃。-1℃以下的低温环境下使兔的生长、繁殖、泌乳能力明显下降。炎热的季节,当外界温度持续30℃以上时对成兔特别有害,如食欲减退、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流唾液、烦躁不安、生殖衰退、甚至死亡。

2.湿度

兔喜清洁、干燥环境,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60%~65%, 一般不应低于55%或高于70%。湿度过大容易引起疥癣、球虫病、湿疹等,湿度过小即会引起呼吸道粘膜干燥,导致细菌、病毒感染发病。因此,加强舍内外空气交换,降低舍内饲养密度,及时清除舍内粪尿和垫草,给排粪沟撒一些石灰、草木灰等吸附剂,均能使兔舍的湿度明显降低。

3.通风

通风是调节兔舍温度、湿度,保持干燥的好方法。通风可排除兔舍内有害气体( 硫化氢、氨、二氧化碳)、灰尘、兔毛和过多的水气,能有效地降低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疾病的发生。家兔排泄的粪尿及污染物在闷热、不通风条件下可分解散发出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而发生喷嚏、鼻炎、结膜炎等,激发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等急、慢性消耗疾病的发生。

4.光照

光照对兔的生理机能有着重要作用。适宜的阳光照射有助于增强家兔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促进体内的维生素D合成,有利钙、磷的吸收。光照不足则可导致兔的凝血不良、软骨、佝偻病发生、性欲和受胎率下降。一般认为,繁殖兔每天的光照应为14~16小时,光照每平方米不可低于4瓦。

种公兔每天光照保持12~14小时,持续光照超过16个小时,就会影响到精子的数量和品质。毛用兔适宜的光照为每天照射15小时,每平方米光照5瓦。育肥兔以每天光照8小时为宜。生产中补充光照多采用白炽灯或日光灯,但却以白炽灯供光照为理想,因亮度均匀而不刺激眼睛。

5.噪声

兔胆小怕惊,突然的噪音极易引起母兔流产,拒绝喂奶,出现神经症状,引起受伤或撞伤等应激症状。因此,兔舍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安静,饲养人员在兔舍内不要大声喧哗和敲击物件,以免产生应激,影响家兔生长。同时保证兔舍清洁卫生,干爽舒适,不要经常更换饲养人员和随便捕捉兔。外来人员一般不应进入兔场,以保持环境安静。

二、注意优化饲养管理措施

1.合理配料,饲料种类应多样化。

兔为草食动物,饲料应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日粮品种多样,营养全面。在兔的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为:粗蛋白、粗纤维各10%,脂肪5%,每千克日粮含消化能2800大卡,合氨基酸10%。饲料要合理搭配,不喂单一饲料。

2.夜间保证有足够的青饲料。

根据兔以草为主和昼伏夜出等特点,采用青绿饲料为主,适当喂给干料和先干后青,少给勤添,喂定夜草等办法来喂养,一般夜间喂草的数量占全日量的60%~95%,这在高温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季尤为重要。另外,不能间断草料,因为兔的盲肠里有许多能分泌纤维酶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分解粗纤维的能力。

但饲料进入胃肠后停留时间较短,饲喂草料可以防止食团板结,阻塞盲肠,引起盲肠蚓突。但注意不要喂青贮料,因为青贮料酸度大,会影响兔子盲肠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纤维素酶减少,影响兔的正常消化。同时,青贮饲料易发霉变质,兔食后易引起中毒性下痢,甚至死亡。

3.要缓慢换料

兔对常喂的饲料已具备消化能力,若突然更换饲料,会不适应,容易引起肠胃病。因此,在更换饲料时要循序渐进,逐渐更换。

4.喂兔要定时定量,不要喂得过饱

成年兔每日饲喂4次,幼兔每日4~6次,每次喂七八成饱,不可添料太勤或喂得太饱,以防引起腹泻、腹胀。春夏秋季常温饲喂,冬季供温热料水。

三、注意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在干净卫生的适宜环境下饲养健康兔是至关重要的。要及时清理承粪板上的兔粪和残草,定期消毒。保持兔舍,食槽的清洁卫生,每隔半月至一月用20%的生石灰水和4%的敌百虫水涂刷消毒。

2.定期进行防病、防疫

兔的常见病有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球虫病和兔疥癣等传染性疫病,要定期进行“兔瘟、兔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菌或兔瘟疫苗注射,也可每年在4月和10月份分别注射一次,要按说明注射足量 ,以预防兔瘟等病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要预防球虫病的发生,每隔4~5天,在饲料中掺拌氯苯胍、敌菌净、克球宁等药物,要连续喂药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