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是“国际扫盲日”。遗憾的是,我们国内没有报道和宣传,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查到了2022年的主题是“改变学习扫盲空间“(“Transforming Literacy Learning Spaces”)。

国际扫盲日最新祝福语(98国际扫盲日让学习成为习惯)(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国际扫盲日”宣传海报

众所周知,“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5年11月17日设立的,目的是动员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重视文盲现象,促进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达到能够识字的目标,最终达到增进人际沟通,消除歧视,促进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国际扫盲日”设立之时,世界人口半数是文盲,时至2022年,仍少有7.71亿青少年和成年人不具备基本识字技能。

我们国家扫盲成功显著。解放前,红军内部、根据地、解放区等都开展了扫盲运动。建国后,国家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普及化工作。从1956年开始,在工农群众中大力开展识字教育;2007年底,中国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计划如期完成。2011年,中国向世界宣告,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现在,要在我们国家找个不认识字的人,简直是比登天都难,这就是中国“扫盲”对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

国际扫盲日最新祝福语(98国际扫盲日让学习成为习惯)(2)

解放后的扫盲运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21世纪互联网与大数据叠加的时代,“新型文盲”又不断出现,让我们在扫盲路上又有了新的挑战。其一,能认识字,不会写字;其二,数字时代的新知识文盲;其三,沉湎于“电子鸦片”,对传统的文化知识一无所知;其四,不思进取,文化再造功能消失;其五,与社会脱节的功能性文盲。自然,这五种“文盲”都有一个共有的土壤,就是“手机”。

国际扫盲日最新祝福语(98国际扫盲日让学习成为习惯)(3)

扫盲标语

对于手机的作用,没人不会说手机不重要。但是现实中,手机正在吞噬我们的大脑和双手,让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创新、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社交恐惧、不会写作等等病症一直在重度发作。所以网上有个段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调侃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

有个家庭天天闹纠纷,鸡犬不宁,四邻遭殃,社区、亲戚邻里、单位进行调解,都不太起作用。有人想了个好办法,给他们全家每人送一部手机,教会妻子拍抖音视频,教会丈夫用手机下象棋,教会儿子用手机打游戏。从此以后,家里一团“和气”,每天一家人都捧着手机傻笑,快乐的不得了,彼此都很少说话,更别提互相吵架了。

当然这是手机使用的极端的例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让人不再真正学习和融入社会。这样的新时代的“文盲”,没时间读书、没时间旅游,没时间上学,没时间工作,没时间尽孝,没时间见朋友,没时间恋爱,但是却一时一刻离不了手机;他们天下大事都知道,但是却是“真正不知道”;手机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只有手机能带给他们世界的光。

国际扫盲日最新祝福语(98国际扫盲日让学习成为习惯)(4)

扫盲运动奖状

说了让人感觉震惊,我和学生交流,对“四大名著”不知道、没读过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年轻人口中常说的“绝地求生“、“剧本杀”、陆冲、杀马特、YYDS(永远的神)、XSWL(笑死我了)、NSDD(你说得对)、YYSY(有一说一)等等,我自己竟然也一无所知,像个白痴一样不知所云。所以理解了,我在劝诫别人学习的同时,实际上自己也在不断地在落伍,成了知识世界发展中“扫盲班”的临界者,所以更深刻地理解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说:“扫盲是一座从苦难到希望的桥梁。”2022年“国际扫盲日”应该好好过,而且要大张旗鼓地去过,让每个人警惕,让人们接受新思维,不断学习,不愧光阴,让这一生过得有意义。(陕西西安张岳琢)

国际扫盲日最新祝福语(98国际扫盲日让学习成为习惯)(5)

学习应该成为习惯

(插图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