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近日,江阴作家晓澄发表了《南腔北调江阴话——分乡按照镇性格管窥》系列文章。由于文章较长,涉及三十余个地方,故分多个篇幅分享给大家。

璜土人

璜土地处常州北郊,江阴历史上归属常州(延陵府)的时期很长,璜土不太像一个江阴的乡镇,倒像是常州的某乡某镇,那里的口音与常州人几无差异,也是接受常州辐射的一个显著特征。

璜土集镇之西南有春秋吴国姬光太子墓,是座高不过20米的姬墩山,古汉语中黄土有坟墓的含义,故称黄土。另一说是璜土原名黄土桥梁,因古人在桃花港(古名剩粮河)两岸的黄土坡上架桥而名。

农村人南腔北调(东腔西调江阴话)(1)

宋至明时有急递铺,清咸丰十年利城、栗山两街市毁于兵燹,商市移至黄土。民国时乡绅倡议“黄”字边加“王”傍,才有现名。

璜土乡建于解放后,后区划几经变易,2001年石庄镇并入,遂成江阴至西大镇。大名鼎鼎的晚清诗人金武祥是从这里走出的大家。这里还有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存叫高城墩,是有五千年历史的良渚文化的极北处。

农村人南腔北调(东腔西调江阴话)(2)

刘鸿兴 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 油画

听璜土籍人氏、同龄朋友徐先生讲童年往事时,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当年吃到肉是多么艰难,连想想也算是奢侈的事,再次体会到这里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仍是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条件相对困窘的地方。后来改革开放,这里以化工企业集群著称于世,现在则是遐迩闻名的葡萄之乡。并且由于紧邻常州,已与常州几乎无缝对接,据说常州的中华恐龙园的小块地块就属于璜土镇。

农村人南腔北调(东腔西调江阴话)(3)

璜土与常州交界处的界碑

现在这里面貌大变,新近有一位来自安徽、打拼于沪上的胡子哥在此建起了胡子小镇,循迹前往,更感觉这里的变化之大,而百姓对这种外来的民宿理念已开始接受,并全力配合,让人感觉这里的日新月异,已从璜土人身上可触可感了。

农村人南腔北调(东腔西调江阴话)(4)

璜土村胡子小镇 (艾小林摄)

石庄人

前面说过,现在石庄归属于璜土了,但就像后文我将逐一提及的地方一样,石庄人对外可不太愿意自称璜土人。在我印象中,石庄就是他们自我调侃时所说的“西伯利亚”,一是地处边远,正好在江阴的最西北角;二是说这里的开发程度,经济状况比较糟糕。

农村人南腔北调(东腔西调江阴话)(5)

在我所接触过的石庄人中,都有一种不屈不挠的个性特质,摆明一副穷归穷、但那只是以前的睥睨劲,现在我们有某某园区、有偌大的生活集聚区。从一个东乡人的角度来看,石庄话比璜土话更拗更难懂,但石庄人的乡音重,很多时候一听就能听出。他们不肯改这种祖祖辈辈操持的话音,所以很为可贵的是,他们浓重的故土情结,大大地超过许多地方的人。

农村人南腔北调(东腔西调江阴话)(6)

石庄毗邻长江,原谓石桩,为沿桃花港所置石桩,宋代改为现名。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原石庄街是当时商贩设立的一个临时市场,为图利市,请测字先生提了一个“兴隆街”之名,后来“长毛反”(指太平天国军)后期,此地驻进了一些战败了的翼王石达开的残部将士家小,他们看中此地水陆交通使得、环境优美,又处于常州和江阴两城之外郊,便在街道周边搭建房舍,生儿育女,因石姓成员较多,便命名此地为石庄。当地仍有好几户石姓,自称为石达开后裔。

农村人南腔北调(东腔西调江阴话)(7)

现在石庄原先荒废的滩涂都得到了开发,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几个工业园区将这里的面貌改头换面,原来相对破旧的村容村貌也大有改观,但他们不甘于做璜土人蛮儿子(非亲生之意),因为石庄人确实靠自身的努力改变着这块土地。

农村人南腔北调(东腔西调江阴话)(8)

来源:微信公众号“乡愁江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