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城(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1)

本是养殖鱼虾的一洼水面,到如今高楼林立,24年里,从零开始的苏州工业园区注重规划先行、突出先行先试、坚持开放创新、强化亲商服务、创新社会治理,已然成为改革开放最耀眼的成果之一。

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眼下,苏州工业园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精神,把自主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争当改革开放、国际合作的先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样板区。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城(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2)

构建完善“2 3”特色产业体系 加速自我提升

10月24日,2018中国纳博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作为国内唯一的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纳米技术领域综合性国际产业大会,本次中国纳博会集专业会议、企业展览、产业投资、技术对接、产品发布会和国际活动等六大板块于一体。

在三天的时间里,设置了14个专业会议、219个专业报告、4个主题展区,将有1800多件纳米技术创新产品对外展出,1300余家纳米技术相关企业参展参会,人数规模将超过16000人,不仅召集了全球21位纳米技术领域大咖,到场的院士嘉宾多达15位。

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聚力新兴产业、聚焦前沿科技就是应有之义。早在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就率先在国内把纳米技术产业作为引领区域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产业,并启动建设苏州纳米城。截止到2017年年底,园区已累计引进和孵化纳米相关企业480家,就业人数三万五千人,全年总产值500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2018年,园区纳米技术产业产值将突破650亿元。

纳米技术应用是苏州工业园区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它的发展史,也是园区攀高峰的清晰脚印。自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园区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区域发展核心战略,在全球创新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品牌不断上升。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城(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3)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逐步形成“2 3”特色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去年,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615亿元、350亿元、5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0%、36%。

在不断地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中,苏州工业园区也是硕果累累。在最新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苏州工业园区再次蝉联第一,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城(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4)

坚持“规划引领” 不断点燃科技发展的新引擎

苏州工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无包袱”,而这一点归根结底是“设计师”的功劳。“规划引领”为“园区经验”之首,“无规划、不开发”、“先地下、后地上”,一切跟规划走。

在苏州工业园区,频繁见诸各类“文件”“讲话”中的“规划先行”在园区被提到了“法治”的高度,总体规划和300多项专业规划“没有例外”“必须执行”。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示馆,有两张规划图。一张是1994年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时设计师手绘的金鸡湖远景图,一张是2014年园区建成后的实景图。两者相似度竟高达90%以上。

由于坚持规划先行并确保严格实施,苏州工业园区科学、高效地形成了中央商务、科教创新、高端制造、国际物流、总部经济、旅游度假等功能板块,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共生共融。苏州纳米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先后拔地而起,全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首个“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荣誉也彰显着园区的价值取向。

优美的环境,始终如一的科学规划,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人才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为园区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立于2013年的微软苏州研究院是微软全新的创新基地,拥有研发人员近600名。其研发方向涵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十余个智慧科学领域,并深度参与必应搜索引擎、智能硬件等核心产品的开发和运营。为了吸引微软的高层次人才,苏州工业园区针对他们的落户、居住、子女教育等出台了“一揽子”计划,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微软研究院表示,未来将把更多的资源和人才引入到苏州基地,并要求与园区一起在苏州打造人工智能新硅谷。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城(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5)

永葆开放的胸襟 助力科技高质量发展

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代顿大学、悉尼大学等29所中外知名院校汇聚;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12家“国家队”科研院所入驻,成就了一个科研院所高度集聚的“东方慧湖”。

今年2月,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总裁布鲁斯·斯蒂尔曼博士被授予“苏州市科技合作贡献奖”。冷泉港实验室是“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自2010年起,该实验室先后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亚洲中心、亚洲DNA学习中心,成为中外科技创新合作的标杆。

开放的胸襟,不仅为苏州工业园区吸纳了众多英才,也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5年9月,国务院批准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并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国际化开放合作水平。

当年12月,首个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落户园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一站式服务。随后,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效益,坚持“亩产论英雄”;积极推进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累计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50项等等,一系列探索和举措在这里落地。

不仅如此,苏州工业园区还引进微软、华为等研发机构近500家,集聚科技创新型企业4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形成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成果“四个90%在企业”的良好局面。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薛马义 於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