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婴儿血管瘤是特指婴儿身上的血管瘤疾病,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婴儿血管瘤治疗方案(婴儿血管瘤常规治疗)(1)

临床表现

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

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2.海绵状血管瘤

肿瘤由扩大的血管腔和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头低位时,肿瘤因充血而扩大,恢复正常体位后,肿块即恢复原状。表浅的肿瘤,表面皮肤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

3.蔓状血管瘤

主要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上述之博动及杂音消失。

婴儿血管瘤治疗方案(婴儿血管瘤常规治疗)(2)

病情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颈部血管瘤一般诊断不困难,但如侵犯颈深部的一些重要器官如颈动脉、喉部,应特别注意。穿刺瘤体对诊断很有帮助,如抽出血液,即可确诊。

病因

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他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婴儿血管瘤治疗方案(婴儿血管瘤常规治疗)(3)

常规治疗

1、激光治疗

这是皮肤血管瘤的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是依赖选择性光热作用。选择性光热作用指利用毛细血管内血红蛋白在580NM波长附近存在吸收高峰,而周围组织吸收热量较少的特性,以及脉冲间期散热的原理,实现对血红蛋白较高选择性的热凝固作用,最终导致血管闭塞。

2、激光治疗

不仅可消除畸形的血管网,也不损伤表面的正常皮肤,能选择性消除瘤变部位的异常颜色又不遗留任何疤痕。对于表浅的皮肤病变,特别对于对放射性同位素不敏感的、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病灶,如某些鲜红斑痣,是很好的选择。

婴儿血管瘤治疗方案(婴儿血管瘤常规治疗)(4)

3、干扰素治疗

采用这一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阻断内皮细胞的移行和增殖,并能通过阻断成纤维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作用来阻碍血管生成的其它步骤。目前认为,干扰素治疗血管瘤的主要适应证是:作为占位并侵犯主要脏器或通道而危及生命、生长在四肢有致截肢危险,并经皮质类固醇系统治疗无效的重症婴幼儿血管瘤。一般选择经皮下注射、按体表面积给药。

4、光动力疗法

治疗原理:是将第二代的新型光敏剂(海姆泊芬)通过静脉途径注入体内,海姆泊芬经静脉注射后立即在血液中形成浓度高峰,并被血管内皮细胞迅速吸收,而表皮层细胞吸收尚很少,因此光敏剂的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与表皮层细胞间形成明显的浓度差。此时给予穿透表浅、可被血管内皮细胞选择性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使海姆泊芬产生单态氧等光毒物质,使富含海姆泊芬的患部扩张畸形的毛细血管网被选择性破坏,而覆盖于扩张畸形毛细血管网上的正常表皮层因不含海姆泊芬不受损伤,位于扩张畸形毛细血管网下的正常真皮深层组织则因激光穿透浅、难以达到有效激发量而得到保护。

婴儿血管瘤治疗方案(婴儿血管瘤常规治疗)(5)

以往国内开发的光敏剂如YHpD(光卟啉)、HpD(血卟啉衍生物)均为多组分的混合物,组分复杂,难以实现稳定、规范的质量控制,且在体内排泄缓慢,使用后皮肤的光敏反应持续1至3个月,部分患者甚至长达6个月。这给治疗后的护理和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海姆泊芬(HMME,血卟啉单甲醚)在体内分布迅速,清除较快,不易蓄积,从而克服了光动力疗法的主要副作用——正常组织的持久性光毒反应,患者只需避光数天即可。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治疗,进一步完善了光动力疗法。

就医准备

婴儿血管瘤的种类繁多,但是均为良性肿瘤,家长们不需要太多担心,只要及时治疗即可根除。

婴儿血管瘤治疗方案(婴儿血管瘤常规治疗)(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