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金,美籍奥地利钢琴家,犹太人,被公认为当代伟大的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和舒伯特诠释者之一,并留下多张相关的协奏曲和室内乐唱片。塞尔金演奏发音清晰明亮,线条层次分明,浑厚细致,光彩夺目。他演奏中的深刻性可谓是20世纪中叶钢琴家中的佼佼者。

鲍德温钢琴作品(20世纪中叶钢琴家中的佼佼者)(1)

鲁道夫·塞尔金

鲁道夫·塞尔金1903年生于波西米亚的埃格尔(Eger),1991年逝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吉尔福德。早年在维也纳跟随罗伯特(Richard Robert)学琴,并与马克斯和勋伯格学习作曲,十二岁在涅德巴尔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协奏下首度公开演出。

小提琴家布许在1920年发掘塞尔金后十分照顾他,两人展开数年室内乐演奏活动,主要活动范围从柏林、达姆施塔特到瑞士。塞尔金1936年在托斯卡尼尼指挥下演奏贝多芬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这也是他首度在纽约登台。次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1939年归化美国籍。塞尔金曾经在费城寇帝斯音乐院任教,1951年任马波罗音乐节与音乐学校音乐总监。

在20世纪中期,录音技术还不够完善,彼时的塞尔金对于录音一直保持怀疑的态度。因此除了早年与布许等人的室内乐录音之外,他的唱片数量并不多。直到数位录音技术出现,已届事业晚期的塞尔金才开始有计划地录制录音室录音。

他与DG的关系始于1981年,一直到1991年逝世为止。塞尔金在DG留下三套非常重要的录音:1981年到1988年与阿巴多合作的莫扎特十五首钢琴协奏曲、1987年的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以及1982年与罗斯特罗波维奇合作的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当中的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一直被世人奉为是塞尔金艺术生涯中最出色的演绎。而他也选择这三首作品作为生平最后一场演奏会(1987年4月于纽约)的曲目,也因此诞生了1987年的这套珍贵录音。

塞尔金演奏贝多芬最后三首奏鸣曲

“1987年4月8日星期三晚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涌入爆满的听众,等着被视为当代仅存最伟大贝多芬诠释者出现。曲目是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塞尔金终于出现,缓缓走向舞台中央。虽然历经无数场演奏会的洗礼,塞尔金仍保持他一贯的腼腆、羞怯,笨拙地向听众鞠躬。此时正在大声喝彩的听众马上悄然无声。塞尔金开始演奏,谨慎而自信,如同歌唱一般。随着第三十号钢琴奏鸣曲开头的起伏音程,塞尔金对作品特有的感悟和洞悉脉脉倾泄而出。当晚的听众永远不忘了自己曾经如何透过塞尔金的音符,体验到贝多芬作品中的狂喜与激亢。”

下面这套《塞尔金:钢琴大师DG经典录音套装》首度将大师在DG的所有录音,也就是上述提到的三套曲目集结在一起,并搭配原始封面设计。内附有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与作家Jed Distler所撰写的介绍文。

鲍德温钢琴作品(20世纪中叶钢琴家中的佼佼者)(2)

塞尔金的艺术表达力强,充满了温暖的色彩,节奏的对比,他演奏最大的特点是,对作曲家的深深的尊重。“我相信音乐的整体性”塞尔金曾经这样解释。罗伯特·雅格布森在他的书《回响——访问世界顶尖钢琴家》曾引用塞尔金的话:“如果一场演出不能打动你,它就是一场糟糕的演出。”

除此之外,他在技巧上的勤于琢磨,演奏时细致深邃,这一点在他晚年尤为显著。早年塞尔金触键力度强劲,仿佛希望用力量把音乐从乐器里拖出来,但到了晚年他的处理方式趋于“软化”,流畅自然,毫无刻意修饰雕琢,但绝不平实柔腻,控制力和对乐曲的解读都恰到好处,评论家说,这标志着一个音乐家正在走上巅峰。这部皆数录制于晚年的唱片,无疑是大师巅峰时期的呈现。

乐迷评价:

1.“塞尔金积几十年演奏功力,于这个录音中作了一次完美爆发:十指间无数灵动而理性的音符,构造出宏大气象,尽显人生练达与透彻思考,如陈年美酒般醇厚,回味无穷;起承转阖之间,雕凿出钢铁般坚猛精神,然又蕴籍了秋水般恣意柔情。刚柔兼济,动静相宜。没有刻意的炫技与造势,凭籍高贵的精神气质,深厚的艺术修养,老大师在行云流水中,完成了这些伟大作品的伟大诠释。”

2.“严谨、醇厚、大气、温暖......塞尔金充分展示了出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结构和层次美,三首贝多芬,音乐性、思想性、艺术性兼俱,勃拉姆斯、莫扎特的演绎,也堪称经典,塞尔金的德奥大师风范,果然无以伦比!”

3.“一下子就被塞尔金给迷住了...那是怎样的声音啊,清澈纯洁又富有灵气。”

4.“87年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早已超出了规范演奏的范畴,近乎神迹的弱音处理和透明的织体,以至于最后乐章可以毫无违和的把听者裹挟入贝多芬深邃的心灵世界。”

鲍德温钢琴作品(20世纪中叶钢琴家中的佼佼者)(3)

20世纪著名钢琴家塞尔金

《钢琴大师DG经典录音套装》 1981-198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