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摆平了革命党在南方的势力,又把蔡锷这样的地方实力派调到京城。一时间,全国上下,从地方到中央,所有人都唯老袁马首是瞻。革命党遭受严重打击后,一蹶不振,天下已经没有可以和老袁抗衡的力量,因此,袁世凯对当大总统渐渐不满足。为啥?毕竟总统不能传给儿子和孙子,不能做到真正的“家天下”。老袁开始对紫禁城里的那张龙椅,有了兴趣。

问题在于,那张龙椅可不是好坐的。他尽管削平了地方诸侯,但还有一股极其庞大的力量,能够影响老袁的一举一动——以冯国璋和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大将们。这帮人跟随老袁南征北战,横扫天下,手里握有兵权,而且威望很高。老袁要做皇帝,也许他们不会反对,但要他们继续伺候老袁的儿子,那就难了。老袁非常担心有一天“陈桥兵变”的故事会发生在自己继承人身上。他的儿子们,无论哪个都不是这群北洋宿将的对手。所以,老袁必须未雨绸缪。

谁来给老袁的孩子们保驾护航?

他一眼就看中了蔡锷。

为什么是蔡锷?

如何看待袁世凯这个人(袁世凯得意忘形之下用错这个人)(1)

蔡锷影视形象

第一,蔡锷能力出众。留学日本,精通军事,战功赫赫,文武双全,是难得的人才。

第二,蔡锷忠心。“二次革命”中,蔡锷坚决站在袁世凯这边反对革命党,其表现让老袁刮目相看。蔡锷不惜与相交十年之久的好友黄兴割袍断义,也不肯助其反袁。因此,老袁觉得蔡锷还是忠心于自己的。

第三,蔡锷年轻。比起那些北洋宿将来说,蔡锷年轻得多,没有老家伙身上那种暮气。同时,蔡锷也没有北洋宿将们那么高的威望,用起来会相对可靠和放心。

第四,在袁世凯有意安排下,大公子袁克定和蔡锷私交甚好,经常一块谈诗论词,喝酒聊天,简直是知己。这样的人留给儿子用,老袁认为靠谱。

鉴于以上几点,老袁做了进一步安排,从北洋军中抽调一批年轻军官组成模范团,由老袁挂名出任团长,其实交给教官蔡锷来调教训练。老袁的意图很明显——削弱北洋宿将的权力,为儿子接班培养更多可塑之才。

老袁的安排看似天衣无缝,结果却两头不落好。

如何看待袁世凯这个人(袁世凯得意忘形之下用错这个人)(2)

袁世凯墓

一方面,加深了老袁和北洋宿将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蔡锷那边也“不听话”。

蔡锷本质上拥护共和,主张内部团结,一致对外。所以,当革命党发动内战时,他反对内战。同样,当蔡锷觉察出袁世凯要恢复帝制,动摇共和国本的时候,他一样反对袁世凯。对蔡锷来说,昔日挺袁是为国家,今日反袁亦是为了国家,他不会忠于某一个人,而是始终忠于国家和民族。因此,针对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的阴谋,蔡锷与梁启超等人秘密商讨“倒袁”计划。

为避免引起袁世凯猜忌,蔡锷在公开场合批驳反对帝制的老师梁启超,并积极表态“赞成帝制”,还与大公子袁克定成天耗在一起。同时,蔡锷还做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经常在八大胡同“鬼混”,与名妓小凤仙打得火热。

然而,袁世凯对蔡锷仍不放心,曾派人扮成盗匪闯入蔡锷家中,翻箱倒柜探虚实,结果什么都没发现。在蔡锷的严词责问下,袁世凯只得枪决几名犯人当替罪羊。自此,他觉得蔡锷真的沉湎于酒色之中,从而放松了监视。蔡锷也终于利用老袁这种放松,逃离北京,回到云南昆明,积极策划护国讨袁。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一隅,是偏僻险阻的山区省份。不过,经过蔡锷和唐继尧两代都督的治理,民主情绪高涨,对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非常不满。蔡锷虽然被调去北京,但新军内部在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军官基本原封不动保存了下来。这些革命党多次秘密集会或串联,酝酿反袁斗争。云南陆军军官大多参加过重九起义 ,“强烈反对袁氏称帝阴谋”。护国运动前夕,云南进行了秘密扩军,唐继尧一方面公开添编两个警卫团,另一方面又借补充之名召募退伍官兵,并征召新兵,“以待编制”,。这样一来,滇军共两个师及一个混成旅,总人数约15000人。

听说蔡锷要起兵反对自己,袁世凯什么反应呢?

并不着急。

为啥?

原因很简单——“二次革命”时,孙黄的势力不小,自己轻松搞定,现在蔡锷地不过一省,兵不到2万,自己出个小指头就能平定。于是,老袁调集3路人马:第1路司令马继增率北洋陆军第6、3、20师各一部及部分混成旅,由湘西经贵州,从东面攻入云南;第2路司令张敬尧率北洋陆军第7师和第3、6、8师各一部,与驻川北洋军和川军会合,由北面进攻云南,曹锟任第1、2路总司令;第3路为广东陆军第1师师长、云南查办使龙觐光部由粤经桂入滇,袭扰护国军后方。

讨袁护国军约2万人,蔡锷、李烈钧分任第1、2军总司令,唐继尧任都督府都督兼第3军总司令。计划第1军进攻四川,第2军进攻两广,第3军留守云南,伺机经黔入湘,尔后各军在武汉会师,共同北伐。另由都督府左参赞戴戡率一部兵力入黔,策动起义。

1915年12月27日中午,唐继尧亲至云南省议会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仿照辛亥革命时武昌军政府形式,推举一位都督和一位总司令,唐继尧为都督。

12月29日,袁世凯下令褫免唐继尧、任可澄、蔡锷的官爵,并派第1师师长张子贞代理将军,第2师师长刘祖武代表巡按使,就近押解蔡、唐等人来京治罪。1916年1月1日,云南军政府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二十大罪状,号召全国军民共同讨伐袁世凯,保卫民国。

开战之初,所有人都不看好护国军,因为他们无论装备,人数,训练等,都远远不如北洋军。可是没想到开战以后,无论是在四川战场、湘西战场、还是云南和广西战场,北洋军居然都占不到半点便宜,护国军倒是有越战越勇的趋势。川军刘存厚部率先响应护国运动,在四川宣布倒戈,支持蔡锷的护国军。随后1月27日,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宣布贵州独立,并派出两路黔军协同云南护国军作战。

为什么看上去气势汹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北洋军这么不堪一击呢?

如何看待袁世凯这个人(袁世凯得意忘形之下用错这个人)(3)

袁世凯的北洋军

原来,北洋大将们的人心散了。前面说了,袁世凯恢复帝制,最吃亏的其实是北洋那些宿将们。一来,如果是总统制,那么袁世凯死后,谁都有机会尝尝总统的滋味。而要是恢复帝制,他们就只能一辈子当袁家的奴才。二来,对于老袁,他们打心眼里还是尊敬和接受的,可对于那个趾高气昂的大公子,真心难以接受。所以,这些将军有了异心,战场上自然不会卖命。仗还没开始打,袁军四川战场的总指挥张敬尧就给蔡锷写信,表明自己的苦衷和不得已,发誓不会真与蔡锷为敌。这样的仗,能打赢才怪。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三路攻滇计划失败,加上在广东、山东等地袁军亦遭到打击,外交上也连受挫折,被迫宣布撤销帝制,83天的皇帝梦彻底破灭。不过,老袁仍然当着大总统。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一片唾骂声中,袁忧愤而死,由黎元洪任大总统,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护国战争后期,蔡锷的喉癌已经很严重了,可因为还在打仗,他担心影响军心,一直忍着病痛指挥作战。战争一结束,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后,于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可是,蔡锷病情恶化,已经无力再继续工作下去。于是,他草草处理了四川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可以说,蔡锷的一生光彩夺目,辛亥革命勇起义兵,护国讨袁身先士卒。可惜,老天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来拯救苦难的中国。所以,很多人遐想:要是蔡锷没死,或许中国可以减少很多的磨难。

参考资料:

1.曾业英:《蔡锷集》

2.顾则徐:《共和的守护者:蔡锷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