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清代定制,宗室亲王之爵位由其子继承,若是铁帽子亲王,则承袭之爵仍为亲王;若是一般亲王则降等袭爵,其子承袭郡王。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想必各位都有所了解。那么,亲王的其他儿子又应该封什么爵位呢?这个问题,恐怕知道的人就不是那么多了。

亲王郡王之后是什么王(亲王仅有一子可承袭郡王)(1)

宗室爵位中的世子、长子

清代的宗室爵位与明代有很大的区别,明代皇子必封亲王,亲王诸子必封郡王。但是清代的皇子未必都能封王,亲王诸子更是不会人人都是郡王。

自顺治以后宗室爵位分为十四等若干级,这其中就包括了亲王世子、郡王长子。世子、长子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正常情况下,都会认为亲王世子、郡王长子是法定的爵位继承人。然而实际上,世子、长子不过是个空头的名号,未必就能继承爵位。

从宗室高等爵位排名上来看,依次是亲王、亲王世子、郡王、郡王长子、贝勒、贝子。但在爵位继承制度上,世子不会升为亲王,也不会降为郡王;同样长子也不会升为郡王,也不会降为贝勒。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世子、长子一般并不列入正式的宗室爵位之中,所以说清代的宗室爵位应该是十二等若干级。

亲王郡王之后是什么王(亲王仅有一子可承袭郡王)(2)

亲王有世袭罔替和降等承袭两种,但他们的爵位承袭制度是一样的。按例,亲王死后由皇帝钦定某一子承袭爵位,整体来看,嫡长子继承爵位的情况比较多见,但也不绝对。若是亲王死后身后无子,则要从宗室中过继一人按制继承爵位,遵循不绝子嗣的大原则。

其他诸子是否授爵需要考试

乾隆时由于宗室繁衍,对于爵位的授予趋于严格。规定亲王以下至辅国将军,除有一子袭爵外,其余诸子到了20岁时,必须参加统一的考试,这种制度按官方的说法称为“考封”。

宗人府每年会向朝廷提交一份需要参加考试的宗室成员名单,经皇帝批准择日进行考试。考试也是由宗人府全权负责的,具体内容为翻译、马射、步射三项。

亲王郡王之后是什么王(亲王仅有一子可承袭郡王)(3)

考试成绩分为几等,三项皆优者授应封之爵,如果皇帝高兴,那么最高可以封为贝勒、贝子,但更多情况则是镇国公;两优一平者要降一等,为辅国公;一优两平、两优一劣者降二等,为镇国将军;三平及一优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为辅国将军。

如果是一优两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不予封爵,而且规定不能参加下届考试。这些没有通过考试的亲王诸子,搞不好一辈子都没有爵位,顶多就是封个四品顶戴,如果子孙再不争气,就会沦为闲散宗室,拿的俸禄与八旗兵丁相同。

亲王爵位自乾隆以后,规定降等承袭,这个降等也不是没有限制的。按规定,降至镇国公或辅国公后,一般都会世袭罔替。而其他的亲王诸子爵位,则是世降一等没有下限。像乾隆帝幼子庆亲王永璘之孙奕劻,因为他不是庆亲王爵位的法定继承人,所以起初的封号仅为辅国将军。

亲王郡王之后是什么王(亲王仅有一子可承袭郡王)(4)

亲王降等袭爵的制度是被严格执行的,比如乾隆帝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他生有七子,除了法定继承人长子绵勤外,其他诸子的封号并不高,三子绵总为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子绵傧为镇国将军。

再如雍正帝皇子和亲王弘昼,除第二子永璧承袭爵位外,其余长大成人的诸子爵位也普遍不高,四子永瑸为镇国将军;七子永琨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亲王降等袭爵也不绝对

按照宗室爵位承袭制度,一般亲王去世后,儿子继承郡王。但也有少数幸运者,继承的仍是亲王。像上面提到的和亲王弘昼,他的儿子永璧承袭和亲王爵位;成亲王永瑆之子绵勤承袭的也是亲王爵。

亲王郡王之后是什么王(亲王仅有一子可承袭郡王)(5)

朝廷对此是有规定的,如果亲王的法定继承人,在战事中立有重大军功,或是担任职务时政绩卓著,也可酌情给予承袭亲王爵位。总体的原则就是,承袭者本人一定要有重大功勋。

此外皇帝的个人感情也会影响爵位的继承方式。显然像永璧、绵勤都属此例,都是因为乾隆、嘉庆的喜爱推恩继承亲王爵。但这种情况仅限于一代,至第三代时,则要严格遵循降等承袭的原则。

事实上,所谓的铁帽子王,其爵位也非铁打不动。这些铁帽子王后代中,其爵位变动也很大,继承者被革除爵位的大有人在。像怡亲王一脉就多灾多难,第六代怡亲王载垣在辛酉政变后,其怡亲王爵位曾被停袭三年;庚子之乱时,第八代怡亲王溥静因支持义和团,被联军鞭打至死,其爵位也被革去。

不管是铁帽子王还是降等承袭的亲王,说白了都要服从皇权的最高利益,一旦脱离了这个宗旨,其他的都是浮云。

亲王郡王之后是什么王(亲王仅有一子可承袭郡王)(6)

备注:近来发现有不少平台作者恶意抄袭。御史在此声明,所有文章仅发布于头条、百家两个平台,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不得侵权发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