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草房子》长期以来都被看作儿童小说,是小学生推荐读物,书中每篇文章都能单独成书,合起来确实一部小说。小说以小学生桑桑在油麻地六年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以唯美的笔触,勾画着60年代普通乡镇的生活,故事充满辛酸,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倒显得不苦、不难、不躁、不紧、不慢,甚至小说到处都透着一股明亮的色彩,让人在各种悲伤的故事背后,能够看见恰似希望透射过来的光。而孩子哪里懂得这些呢?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少年行乐的意思(少年读来云淡风轻)(1)

1.每个人都没有完美人生,但是都在努力的活着

小说以秃鹤开始,童年时代便头顶不着一根头发,头顶发亮以至于所有人都想摸一把,后来秃鹤自我意识觉醒,开始与整个世界对抗,毁掉了汇报演出,又开始讨好身边的人;

杜小康家境殷实,担任班长,能够依靠家里的小卖铺办成其他小朋友无法办成的事,穿着出众,第一个拥有自行车,奈何家道中落,弃学挣钱,随着养鸭失败,最后以20块钱起家摆小摊还债;

纸月堪称每个男同学异性启蒙的最佳对象,那种情愫甚至一生难忘,可是在满月之日母亲自尽,始终不知父亲是谁,为避小流氓骚扰,奔波3里读书;

细马被亲生父亲送给了无法生育的叔叔婶婶,因厌学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就在要被送回亲生父母之处时,突发变故,洪水泡塌了房子,叔父因遗传病去世,细马留下来陪着婶婶靠放羊白手起家;

蒋一轮和白雀关系描写的较为隐晦,但是大家都知道不过就是青年男女恋爱那点事,作者通过桑桑传信,将二人关系发展描写的清晰含蓄,后来阴差阳错未能成亲,婚后藕断丝连的婚外恋被蒋一轮妻子发现,蒋一轮妻子大病成疾,这场恋情才算结束;

杜小康家庭变故以后,桑桑应该是最幸福的孩子了,但是,桑桑因为鼠疫差点丢失了生命,最后靠着死马当活马医心态求来的偏方保住了性命,但是“他觉得他已经死过一次了”。

桑乔那用荣誉掩饰的背后,是作为猎人的不堪过往。

2.成人的天崩地裂,在孩子眼里不过是“没钱买课本”

秃鹤在知道自己的秃头无法医治,也无法遮掩的时候,经过反抗和讨好,选择了无奈接收,不再过分执着。而成年人似乎更注重于用自身的缺陷,整容、美体、植发,谁能坦然面对自身的缺陷呢?

杜小康在经历了家庭变故,直观感觉只是失去了读书的权利和玩过家家时“当司令”的权利,他在芦苇荡里跟孤独、雷雨、大风斗争,他第一时间用20元白手起家。家庭的变故,对孩子来说是天崩地裂的,换做是大人,是不是就认命了,自暴自弃了呢?

纸月没有父母,上学路上遇到小流氓,依然坚持上学。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也会遇到拦路虎,与会遇到很多困难,是否选择了正视苦难还是逃避痛苦?

细马在被质疑“为了房子,为了财产”的质疑打消以后,像个小男子汉一样,放羊盖房,白手起家,他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感动和纯真。成年人趋利避险,安能如此纯粹?

桑桑在四处求医,吞下一堆中药后,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偏方,活了下来,他可能不知道死亡或者活着意味着什么,所以才能活得这么自若。成年人在确诊的一刻,往往精神世界先崩塌了,哪里还会想着还有美好的心愿没有完成呢?

3.让孩子勇敢,让大人坚强

每一章节单独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孩子眼里,小孩子的世界应该就是这样,直面爱憎,不懂逃避,打打闹闹,保持善良与童真。但是,在大人眼里,小说描写的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发生的故事,那些故事在时代的背景下给予我们不一样的感动和启示。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在有生之年,每个人都将不同程度经过八苦,对比小说来看,那些苦难让孩子更加勇敢,对成年人而言,显然更需要一份勇气和坚强。

4.最后,每个人都活在时代背景下,一声叹息

文章成书于1961年,桑桑的故事应该是始于1955年,那六年时间里,油麻地的人们都过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从小说的笔调都可以感受到那种明亮,即使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那么云淡风轻。但是,就在桑桑来这几年前,秦奶奶却失去了他和老伴奋斗了一辈子才到手的房子,那片美丽的、肥沃的土地被改造成了学校,在孩子们眼中学校里面捣乱的那个秦奶奶是讨厌的,跳河救人的秦奶奶又是可爱的。秦奶奶后来守护着这座校园,最后自己搬出了校园,是坦然接受了时代的予夺还是她无力去争了呢?小说只写了斗争及和解过程,对背景未着一墨,但是成年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吧?例如,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些香港人破产,需要用一生努力来还银行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