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到朋友家拜访,偶然发现朋友家桌子上摊了一堆银杏叶。“这是我夫人从外地采摘带回来的,说经常将银杏叶泡茶喝有好处,可以降压又降脂……”朋友见我发愣,低声地解释道,“我有颈椎病,血压经常飙高,曾被医生诊断为‘颈源性高血压’,于是,我就在家里将它和茶叶、菊花一起泡着喝,每天早晚各喝一杯……”

“你这样喝了多长时间了?”我担心地问道。

“还不到3天。”朋友挠挠头,答道。

“还打算喝多长时间?”我紧接着问。

“准备喝一段时间吧,反正没多大害处,正好我的血压有点偏高,就算代替降压药了……”朋友老老实实地答道。

然而,作为医生的我,却不赞成他这种乱服、滥服银杏叶以及和茶叶、菊花一起泡着喝的做法。

高血压一定要吃银杏叶片吗(高血压患者请注意)(1)

近年来,每到晚秋,在银杏树作为行道树的城市里,在大街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银杏树下聚集着一些人,有的掂着脚拉扯树枝,吃力地采摘着刚刚泛黄的银杏叶;有的拿竹竿敲打高处的树枝使树叶掉落;有的则在地上捡拾落下的银杏叶。他们采摘银杏叶的目的是准备将其洗净、晒干后泡茶喝,说是对心血管疾病有好处。

银杏叶药理作用广泛

中医认为,银杏叶味甘苦而涩,性平,归心、肺经,它能够敛肺平喘,活血化淤,止痛,可以用来治疗肺虚引起的咳喘和心痛等疾病。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银杏可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脂异常等。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银杏叶中有重要药理活性作用的成分是银杏黄酮甙和银杏苦内酯。银杏叶的药理作用较为广泛,能够改善心血管及周围血管循环功能,对心肌缺血也有改善作用;还能促进记忆力,改善脑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清除自由基。确实,银杏叶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高血压一定要吃银杏叶片吗(高血压患者请注意)(2)

银杏叶的具体药效有:(1)促进大脑供血供氧,增强记忆力。(2)改善健忘、失眠、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耳鸣等亚健康状态。(3)预防中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4)抑制血小板凝聚,同时使血管扩张,促进动脉与静脉的血液循环,因此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与中风。(5)祛斑美白、润肤美容。(6)减轻头痛、耳鸣、眩晕、健忘、多梦、手脚冰凉等症状。

自采银杏叶服用有危害

然而,银杏叶的有效成分必须经过提纯后才可获得,因为银杏叶的黄酮及内酯均难溶于水(工业提取用乙醇做溶媒),如果自行采制泡茶飲,无法保证银杏叶片提取物黄酮、内酯的准确含量(有效量)。其次,银杏树叶有一定毒性,含有的白果酸、氢氰酸、组胺等物质成分水溶性较高,对人体有害,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稀便、腹胀、口干、头痛、头晕、耳鸣、血压下降等。我们看看下面这些新闻案例。


高血压一定要吃银杏叶片吗(高血压患者请注意)(3)


高血压一定要吃银杏叶片吗(高血压患者请注意)(4)

另外,银杏叶不能与茶叶或菊花一同泡茶。这是因为,银杏叶内含有大量的银杏酸,银杏酸是有毒性的,一般采来的叶子未经过深加工和炮制,鲜叶里面所含有的银杏酸含量高达3000~4000ppm。银杏酸是水溶性的,而其中有药用价值的银杏黄酮等却是脂溶性的,泡水冲饮起不了治疗作用,反而会将有毒物质溶出,饮用时容易造成中毒,即引发肌肉抽搐,瞳孔放大。即便是药房买来的炮制过的银杏叶,其性偏凉,虚寒性心脏病人和血脂异常病人不宜服用;孕妇与幼儿,还有老人都要慎用;有实邪者忌用。

颈源性高血压一般不需服用降压药

据朋友主诉,他有颈椎病好几年了,经常头昏、头晕、恶心、耳鸣、眼睛发花、颈脖子疼痛以及血压不定期地增高等。

科学证明,颈椎病可以引起血压异常改变,其中包括使血压升高或降低,临床以血压升高为多见。其病因主要是颈椎小关节错位或增生,导致椎动脉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反射性使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引起血压升高;或因颈部病变,或因颈部软组织损伤及损伤后反应性水肿,从而干扰颈部的神经反射,造成血管运动中枢紊乱;其次,颈部肌肉痉挛僵硬导致的颈曲改变,可使颈部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受到牵拉或挤压,从而影响大脑的供血,使组织缺氧,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一定要吃银杏叶片吗(高血压患者请注意)(5)

因此,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压升高,而常规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无效时,不妨去医院查查颈椎,针对发病原因进行正确治疗。临床上,通过拍颈椎X光片或CT就能诊断该病变。颈椎病变造成的血压波动,一般不需要服用降压药物降压。只要积极治疗颈椎病,待颈椎症状缓解后,高血压的症状也会逐步得到缓解。因为血压高的病因在颈椎病,颈椎病治好了,主要矛盾解决了,高血压岂有不降之理?

当然,若颈椎病急性发作同时血压升高情况比较严重,也可考虑吃些短效降压药。建议患者在服用药物前,最好还是征求一下专业医生的意见。此外,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在生活中,也都应该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适当多运动,减少精神压力,以稳定血压。

高血压一定要吃银杏叶片吗(高血压患者请注意)(6)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到正规医院咨询。

⊙本文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金山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