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速度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停过,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只要条件允许,就要买最快的,它不仅可以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更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你是视频工作者的话......

2019年是视频内容大爆发的一年,我们的评测也从纯图文变成了一半图文一半视频,2020年我们会加大视频内容的产出量,随之而来的必然就是设备的大更新。

除了剪辑视频用的电脑要更新之外,我还需要一个超级快的外置移动硬盘,毕竟视频素材随便一个都几个G以上。

最近我就用奥睿科(ORICO)家的产品组装了一套超级“移动硬盘”,和大家分享一下:

配件一:奥睿科雷电3移动硬盘盒

配件二:奥睿科迅龙M.2固态硬盘

【硬盘盒的选择】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硬盘买的好,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传输速度,其实只对了一半。对电脑存储这类产品来说,必须要在双向支持的情况下才可以得到最好的传输效果。

例如,硬盘最高传输速度为2100MB/S,而你的主板只支持到1500MB/S,那么你最终可以得到的速度绝对不会超过1500MB/S,以最低速度为准。


自己做移动硬盘也是如此,你必须使用速度契合的硬盘盒才可以发挥SSD的高速优势,这也是我选择“奥睿科雷电3”的主要原因。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1)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价格上是不是有点太高了,其实如果你去电商平台搜一下就可以发现,基本上有“雷电3”认证的相关产品,都在700元以上,甚至还有上千元的,这是超高速硬盘盒的平均价位。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2)

雷电3的理论传输速度最高可达40Gbps,这就意味着传输2.5G大小的文件也就1、2秒的时间。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3)

这款硬盘盒自带是专用的C to C雷电3数据线,并且通过了Inter官方的Windows/MAC 双系统认证,这也算是一个对传输速度的保证。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4)

大家在买硬盘盒的时候要注意它的SSD适用规格,不同的规格适用不同的产品,而我选择的这个是我们最常用的SSD规格。我考虑的比较多,这种规格的SSD比较通用,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大多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万一哪天需要在电脑上应急一下,也可以直接用。


【硬盘的选择】
既然我想组装的是超高速移动硬盘,肯定是要买SSD了,理论上我们在选择SSD的时候会优先考虑传统品牌,如三星、英特尔等,不过我考虑到预算和使用场景,还是决定省点钱。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5)

偶然间我发现ORICO竟然也推出了SSD相关产品,并且有多个规格可以选择,我决定尝试一下。所以在写文章之前我已经用了一段时间,除了它的极限寿命我没办法测试之外,其他地方基本已经了解了。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6)


买SSD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大家要了解一下,理论上同样协议和接口的SSD,容量越大,它的速度和表现就会越好,手机也是这个逻辑。

我们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128G的读写速度的最慢的,其他品牌也是如此,所以我经常告诉大家,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尽量买200G以上的版本,因为速度可以快不少。

而 256G/512G/1T 这三个版本在读取速度上其实并没有差很多,大家可以按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在这里我选择空间和价格都比较平衡的512G版本。

你们有没有发现,ORICO的SSD基本上是满容量的,大多品牌的SSD都是120G、240G、480G、500G这种规格,价格并不便宜,在容量上它是有优势的。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7)

它的规格是M.2接口PCIE NVMe协议,在速度上虽然比不上三星970 EVO Plus系列,但价格上足足便宜了360元左右,换成ORICO都可以买1T的版本了,三星的性价比太低,只适合发烧友,并不适合普通用户。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8)

它包装里还送了一块散热棉以及散热片,也算是考虑周全了。硬盘盒会用到散热棉,放到台式机里的时候会用到散热片。


安装】
SSD这种产品目前基本上还是用在台式电脑上比较多,毕竟做成移动硬盘成本较高,大多还是我这种数码爱好者,或是影视工作者在用,高效就等于时间,时间就等于收入。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9)

装在台式机上时,如果主板没有配套的散热片,我们就可以用包装附送的散热片,这种东西对散热很有帮助,黑红搭配也是很和谐的。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10)

不过我并没有打算放在台式电脑里面用,我想要的是一个超级快的移动硬盘,安装非常方便一条螺丝就搞定了。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11)

整个硬盘盒非常小巧,甚至比苹果鼠标还要小,并且更轻薄。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12)

再感受一下,比一毛钱的纸币还要小不少。

【使用体验】

硬件上没什么问题,硬盘盒质量很不错,重点是小巧;硬盘也没什么问题,性价比非常好,但这钱花得是不是值得还得看速度怎么样,于是我以个人的使用习惯进行了对比测试。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13)

我用的电脑是Apple MacBook Pro,在苹果电脑上最常用的测试软件就是Disk Speed Test,这款软件是用来检测当前硬盘对各种视频格式的支持与读写速度的,它可以很直观的看出硬盘的性能。

注:不同版本之间的测试数据会略有不同,数据仅供参考。

如果上面的测试图你看不懂,或者还是不能看出我这套超级移动硬盘有多快,下面的对比测试你肯定能看明白。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14)

我进行了两组速度对比测试,另一个存储设备是我平时拍照用的SD卡,每次传输数据的时候都很慢,至于什么烂U盘之类的,一个德行,如果用它们办公能气吐血。

首先我测试了单视频文件的传输速度,这是一部高清电影,大小为935.5MB,往SD卡里存的时间一共用了2分钟,往电脑上复制的时间为20秒,看上去还可以,如果你没用过高速存储设备不会感觉有异常。

可将近1GB的视频文件,用我DIY的移动硬盘来操作的话,只要1秒就可以搞定,甚至往电脑上复制的时候鼠标一放就完事了,一秒好像都不到,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是你的钱所花在的地方。

大文件存储是我每天要反复操作N次的工作,我有大量视频素材每天都在传来传去,平时我大多会用苹果设备之间的“隔空投送”来完成,可一但遇到Windows设备需要用视频素材,就要浪费大量时间在“等待”上面,尤其是在室外无电源的工作状态下,这种等待是很烦人的。

我选择了10.15GB的66集动画片来作为测试素材,文件多,体积大,对硬盘的读写能力是很大的考验。

SD卡的写入时间是19分钟,而我自己DIY的硬盘只用了9秒,读取时间同样超级快,9秒与19分钟对比的结果是秒杀性的,对我来说每天可以节省出好几个19分钟。

我还有一个东西要分享:这并不是我可以DIY出的最快移动硬盘,如果你换了更快更贵的硬盘完全可以再次提升传输速度,但那是完全不经济的方案。

我用三星970 EVO Plus系列硬盘测试过同样的素材,1GB文件一样都是1秒完成,而10GB的文件只比ORICO这个硬盘快了3-4秒而已。不管是9秒还是12秒、13秒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这点差异完全没有必要多花好几百,当然如果你就是很有钱,可以随便任性。

orico硬盘套装教程(我用ORICO的配件组了一个超高速移动硬盘)(15)

小提示:硬盘盒必须要用包装自带的数据线,并且你的电脑需要有雷电3接口才可以,否则没办法发挥它的最大威力。好在未来主流笔记本电脑都会普及高速接口,而且现在能用的已经很多了。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给大家的DIY超高速移动硬盘的全部内容,虽然是自己组装的,但这样很自由,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搭配方案,重点是性价比很足。

希捷一款主流的SSD移动硬盘,读取速度只有540MB/S,可售价高达589元;三星读取速度540MB/S的500GB版本649元;闪迪某500GB读取速度1050MB/S的移动硬盘售价1000元左右。

综合价格,我DIY的这一套并不算贵,反而从读写速度上来衡量的话,与其它品牌的整机产品还有一点点优势,重点是如果我有更大的存储需求可以只换SSD,剩下的还可以给台式电脑用。

总结,其实很多时候,数码设备都具备DIY的可能性,尤其是需求比较特殊或是对现有产品不满意的话,完全可以自己动手组装一个,如果你也有什么组装经验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