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海建国家主席10月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吉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吉林(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吉林

作者:邓海建

国家主席10月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参差多态的物种,共存于万物自由的世界。去年9月30日,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出“春城之约”,欢迎聚首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一年之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如约在昆明举行。春城之约,激荡中国之声。绿色地球、美丽世界,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在主旨讲话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二是“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三是“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惟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才能真正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生态、绿色、人民、合作,这是“四点倡议”的关键词。事实上,就在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经验,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数十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这条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之路,是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民生之路,是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的多边之路。

万物互联,生息相关。陆海兼备、幅员辽阔的中国,更深谙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些年来,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体系,颁布和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20余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国始终奔走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上。今天的世界,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此前,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未来10年全球第四大危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最要紧的是“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无人可以独善其身。每个物种的消逝,不只是自然母亲的“失子之痛”,更是人类文明的“断腕之悲”。为美丽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让子孙后代都能聆听生物多样之声,这是时代的使命,更是全球的责任。(邓海建)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