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的阶级(三元里抗英不是因为爱国)(1)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冲突中英军阵亡5人,其中1个小军官中暑而死。此后,三元里抗英事件上升到一定高度: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那么三元里抗英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三元里抗英的阶级(三元里抗英不是因为爱国)(2)

鸦片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英军再次进犯广州,凭借船坚炮利、武器精良,英军很快就占领了广州城北门外高地上的5座要塞。广州城,顷刻间暴露在英军的射程之内。就在这时,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议和,已同意支付600万元赎城费,并保证清军调入广州的军队6天内撤离,同时英军必须撤军,双方开始谈判。

三元里抗英的阶级(三元里抗英不是因为爱国)(3)

此时的广州百姓对发生在家门口的战事不闻不问,他们认为天下是皇上的,夷人攻城是清廷和广州知府的事,与自己无关。而且有些广州乡民还受雇于英军,为英军提供食物,搬运物资,带路攻城。英军在与清军作战期间,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他们只对清军下手,对百姓秋毫无犯。

三元里抗英的阶级(三元里抗英不是因为爱国)(4)

但是在广州知府和英军议和的时候,一直驻扎在广州城外的小股英军无所事事,开始下山侵占民房,抢夺财务。但是中国老百姓忍耐力是相当不错的,他们对英军的不法行为默默忍受着。这就使英军更加大胆起来,接下来英军队伍中的印度雇佣军干了两件事触碰了他们的底线,让三元里群众无法忍受,直接与英军拼命。

三元里抗英的阶级(三元里抗英不是因为爱国)(5)

第一件事是,英军中一个由印度土著组成的步兵团进入当地一座庙宇,一个军官出于好奇,挖开坟墓,乱抛尸骨。祖坟被挖,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对祖先的大不敬,简直是奇耻大辱。

三元里抗英的阶级(三元里抗英不是因为爱国)(6)

第二件事成为三元里抗英的直接导火索,一小股印度兵闯入三元里,进入农民韦绍光家里,侮辱他的妻子。但印度兵并不知道到,韦绍光并非一个普通农民,而是著名的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成员。妻子受辱后,韦绍光立即联络当地的天地会组织,号召当地百姓一起抗英,韦绍光成了三元里抗英领袖。

三元里抗英的阶级(三元里抗英不是因为爱国)(7)

当时,村民拿起棍棒、锄头等冷兵器武装自己,同时鸣锣召集四里八乡的男人加入战斗的行列。百姓们趁大雨天与英军作战,英军火枪受潮不响,三元里群众声势大振,一役击毙英军7人,击伤23人。英军随后向广州知府施压,要求解散群众武装,否则取消谈判,立即攻城。广州知府自治不敌英军,便下令解散群众武装,随后各地乡绅按照广州知府的要求解散了抗英群众队伍。英军再得到广州政府的赔款后,退出广州城,拔锚北上继续战斗。

三元里抗英的阶级(三元里抗英不是因为爱国)(8)

所以,三元里事件是民众激愤于英军的暴行而进行的本能反抗,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战斗。后世史学家把它提升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度,已经超越了三元里民众的思想认识,并不是历史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