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优秀企业家的宿命(企业家渴求的精神山脉)(1)

他的“敬天爱人”和慎言笃行影响着一代代海内外人们

文:伍严

引言: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和慎言笃行,筑起了一座精神山脉,正可以给中国企业家渴求的灵魂以甘露、阳光和力量。

稻盛和夫1959年创立京瓷公司,1984年创立第二电信电话KDDI公司,在42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缔造两家全球500强企业,被誉为“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把他的成功归结为他一直坚持的利他哲学:“敬天爱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身患胃癌,匆忙手术的两个月后,宣布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会长,并正式皈依佛门。自皈依佛门后,稻盛和夫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这位商界中的哲学家现在的希望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京瓷哲学,将仁爱、利他和回报社会的经营哲学进行到底。稻盛和夫知道自己是个少数派。他说,“即使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经营哲学,认为它不合时宜。但在我一生中,运用自己的哲学所做的事业从没有受到太大阻碍,很多麻烦恰恰是在这种宽容的处世方式中得以解决的。”

挫折锤炼一棵不朽的灵魂

在稻盛和夫的理念中,一个人如果具备七种品质,就可以是个不错的企业家。这七种品质是:感恩,仁爱,勤奋,慷慨,正直,慎独,守信。企业家有了这样七种情怀,就能解决好一个做企业的基本问题。用稻盛的话说就是:“‘京瓷’和‘KDDI’如今都已成长为具有世界规模的企业了,但其‘原点’就是‘作为人,该怎么做?’这一条,如此而已。”我想,中国企业家不也正需要和具备这七种品质吗?这些品质我们具备了几种,游离了我们多远,如何把它们找回来?

在这样的时刻,不能不使人想起“利他”经营的稻盛和夫。一个人一生能够缔造一个持续发展的世界500强公司,已经是一种奇迹,稻盛和夫却在42年的经商生涯中,缔造了两个世界500强公司。稻盛留给世界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京瓷哲学:稻盛和夫恪守“敬天爱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这难道不能够引起我们中国企业家的深思吗?

每个优秀企业家的宿命(企业家渴求的精神山脉)(2)

1959年起,稻盛和夫带着7个弟兄歃血为盟创立京瓷公司:“吾等定此血盟,不为私利私欲,但求团结一致,为社会、为世人成就事业。特此聚合诸位同志,血印为誓”。稻盛和夫将人生和事业成功的起点,简洁地从“强烈的愿望”开始。所以,他在倾听松下幸之助关于企业“水库哲学”的演讲时,才有被电流击中一般的感觉。

在此之前,一个曾经诸事不顺,差点想进入“黑道”的青年,正在以“强烈的愿望”改变自己吸引“灾难”的“心相”。“心相”在《活法》中是相当有力量的词组。它内含这样的深意:“人生中的遭遇全部是自己内心吸引来的。其人生低谷与高峰、幸福与不幸也是由自己的心相呼唤而至的。”这让稻盛甚至反省到少年时躲避照顾身患肺结核病的叔父,自己却恰恰后来患病肺结核,而一心一意照顾叔父的父亲和哥哥却安然无恙。

大学毕业费尽周折就业,却“倒霉”进入“任何时候破产都不奇怪”的京都电瓷制造厂后,稻盛醒悟到愿望能成为新的起点。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我们的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在反复的体验之后,稻盛终于铭刻下这句震撼灵魂的格言:“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你能够实现的只是你内心渴望的东西。”一个时代的企业家原型已经跃然而出。让我们终于看到一个企业家修为的境界就是一个企业的高度,也可能是一个时代的高度。

利他的灵魂

上世纪70年代初,京瓷以换股的方式收购美国AVX公司。在协议已经签署的条件下,对方董事又提出价格偏低,连续两次提升交换价格。稻盛和夫在放弃巨大利益的情况下对协议进行了修改。他坚信,买卖是双向的,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必要时,即使自我牺牲,也要为对方尽力。

不过这次让步在十几年后获得了数倍的收益。1989年,京瓷对AVX公司提出收购意向,很快获得回应。在不断对收购条件进行让步后终于成功收购,这使得AVX在1996年再次上市时使京瓷获得了346亿日元的股票利润和1476亿日元的浮余利润。这个事件的发展,让稻盛对自己的利他哲学更有信心。他甚至从中国的《尚书》里寻找到了根据:“满招损,谦受益”。“利他”行为,乍看似乎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但从长远看,一定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良好的结果。

稻盛不单单把员工当作劳动者,而是把他们视为同志和合作伙伴。稻盛在工厂业绩上升后,把每月销售额的20%当作奖金发放给员工,这使所有人都认识到,公司的发展与自身的幸福是紧密联系的。京瓷还尽量让员工持有股份。1984年,稻盛把自己的17亿日元的股份赠与1.2万名员工。稻盛的做法十分罕见。与美国梦大相径庭,稻盛和夫的想法和做法,纯粹是一个“日本梦”,让满怀理想振兴企业的人有了一个新的坐标。

稻盛和夫有着“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的工作是一个人最崇高的行为”的个人信念。1985年,他投入所持京瓷公司的股票和现金等个人财产200亿日元成立稻盛财团,创设了“京都奖”。每年在全球挑选出在尖端技术、基础科学、思想艺术等各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进行表彰。稻盛的目标是把“京都奖”办成诺贝尔奖那样的国际大奖,为整个人类的科技进步发挥促进作用。为培养日本型经营管理人才,稻盛和夫还创立了“盛和塾”,后改称“盛友塾”,已培养了3200多名学生。

每个优秀企业家的宿命(企业家渴求的精神山脉)(3)

呼唤一种传统美德的回归

对于身陷“中国制造”价值困境的企业家而言,稻盛带来的几乎就是一个宗教,以佛教为主体的“日本制造”的“宗教”,其中充盈了中国古典的思想,若是溯源的话,还同出于一个鼻祖。或许,对于我们的时代,宗教还是太过敏感、沉重了。冯仑在《跨越历史的河流》一文中,曾对中国企业家大声疾呼要修炼内心。在时代的湍流中,这起码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的企业家应该警醒了吧!

警醒什么呢?中国企业家渴求的精神山脉是什么,它离我们还有多远?将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和效应?我想,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活火山,它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一旦达到爆发的极限时,它将划破黑暗,照亮一切,辉煌你的人生。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作为中国企业家,如果都多一点像天佑先生那样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远志向,让真实的理想带领企业,树一座我们自己的精神山脉的话,那么构建和谐、文明、富强的中国的目标将提前实现。

每个优秀企业家的宿命(企业家渴求的精神山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