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魏延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采甚是疑异,不知主何吉凶。次日,询问行军司马赵直。“赵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104回)其实赵直的真心话乃是:“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头上用刀,其凶甚矣!”之所以用麒麟苍龙解之,是因为惧怕直言令魏延见怪而惹祸。至高无上《易·乾》中曰:“飞龙在天”,过去皇帝标榜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天子”,以求名正言顺的统治天下,所以“龙”就成了帝王的象征。《庄子·秋水》中道:“夫(宛鳥)(‘鄒’字的右边‘阝’换成‘鳥’)(凤凰一类的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凤凰是这样的高贵圣洁,便也与帝王结了缘;何况凤还是百鸟之王,百鸟朝凤嘛,因此,“凤”也成了帝王的象征。

三国演义中的变迁(历史的尘埃三国演义中的龙凤文化)(1)

1、帝王之身:龙与龙种

“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寻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6回)“祖”,始也:“龙”,人君也;“祖龙”即指秦始皇。

张飞、糜竺、靡芳迎接入城,各相拜诉,二夫人具言云长之事,玄德感叹不已。于是杀牛宰马,先拜谢天地、然后遍劳诸军。玄德见兄弟重聚,将佐无缺,又新得了赵云,关公又得了关平、周仓二人,欢喜无限,连饮数日。后人有诗赞之曰:‘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查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凤云。’”(28回)“龙”指后来当了“人君”的刘备,“虎”指众“臣子”。

吴国太在甘露寺相亲时,乔国老称赞刘备曰:“玄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更兼仁德布于天下:国太得此佳婿,真可庆也!”(54回)“龙凤之姿”形容帝王的相貌。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临终托孤时,诸葛亮一再劝慰刘备保重身体:“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孔明等涕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85回)“龙体”指皇帝的身体也。

“且说曹操即杀了董承等众人,怒气未消,遂带剑入官,来弑董贵妃。贵妃乃董承之妹,帝幸之,已怀孕五月……后人有诗叹董妃曰:‘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堂堂帝王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24回)既然皇帝是“龙”,那么皇妃所怀孕的自然是“龙种”了。诸葛亮劝刘备称帝时曾说:“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73回)“攀龙附凤”意为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2、帝王之宝:五龙交纽国玺与龙位

“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着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圃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坚得玺,乃问程普。普曰:‘此传国玺也……’”(6回)

“五龙交纽”是帝位的象征。“肃曰:‘天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卓大喜曰:‘吾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哉不可失!’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卓问肃曰:‘此何祥也?’肃曰:‘主上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成耳。’”(9回)董卓一心想要当皇帝,所以会有“龙罩身”之梦,“登龙位”指即帝位。

“孙林遣宗正孙楷、往虎林迎请琅琊王孙休为君。休字子烈,乃孙权第六子也,在虎林夜梦乘龙上天,回顾不见龙尾,失惊而觉……升御座即天子位。”“乘龙上天”即登龙位、当天子之意也。

三国演义中的变迁(历史的尘埃三国演义中的龙凤文化)(2)

3、帝王之行:龙凤旗幡、龙风辇、龙舟

“却说袁术在淮南,地广粮多,又有孙策所质玉玺,遂思僭称帝号……遂建号仲氏,立台省等官,秉龙凤辇,祀南北郊,立冯方女为后,立子为东宫。”“只见一队军马,打龙凤日月旗幡,四斗五方旌帜,金瓜银斧,黄鉞白旄,立于阵前”(17回)。“龙凤辇”是帝王乘坐的专车,“龙风日月旗幡”是帝王专用的旗幡。

“操乃拜命受魏王乏爵,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用天子车服銮仪,于邺郡盖魏王宫,议立世子。”(68回)“操骑白马金鞍,玉带锦衣;武士手执大红罗销全伞盖,左右金瓜银鉞,镫棒戈矛,打日月龙凤旌旗;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分为五队,每队五千,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71回)曹操当了魏王之后,即僭用天子车服銮仪,不仅冒用“日月龙凤旌旗”,而且擅用“护驾龙虎官军”。

“操出马立于门旗下,两行布列龙凤旌旗”(72回)。魏主曹丕传旨起兵伐吴,“于是日夜并工,造龙舟十只,长二十余丈,可容二千余人,收拾战船三千余只。”“魏主驾龙舟至广陵……船上建龙凤日月五色旌旗,仪銮簇拥,光耀射目……龙舟上人立站不住。文聘跳上龙舟,负丕下得小舟,奔入河港……丕传旨教尽弃御用之物而走。龙舟将次入淮……火焰满空,绝住龙舟。丕大惊,急下小船傍岸时,龙舟上早己火着。”(86回)“龙舟”,乃龙形的船,船的首尾作巨龙形状,古代常用为帝王之舟。

4、帝王之住:风楼龙池

金祎等人商议诛杀曹操时说的话中有“请天子登五凤楼,召百官面谕讨贼。”至正月十五夜,“城内四下火起,烧着五凤楼,帝避于深宫。”(69回)“五凤楼”乃帝王之楼也。据《小学绀珠》,“五凤”为:赤凤、黄、青鸾、紫、白鹄。

左将军张布按吴主孙休诏书除掉反贼孙地后,“布请孙休升五凤楼。”(113回)“魏主在许昌大兴土木,建盖宫殿;又于洛阳造朝阳殿、太极殿、筑总章观,俱高十丈;又立崇华殿、青霄阁、凤凰楼、九龙池,命博士马钧监造,极其华丽,雕粱画栋,碧瓦金砖,光辉耀日。”(105回)“凤凰楼”、“九龙池”等,均为帝王享用之建筑也。“九龙”,俗语道:龙生九子,九子各别。

三国演义中的变迁(历史的尘埃三国演义中的龙凤文化)(3)

5、帝王之衣:龙袍、龙凤汗衫

“正惊讶间,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江水溅湿龙袍,大船将覆。曹真慌令文聘撑小舟急来救驾。”(86回)“龙袍”是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乃帝王的礼服。魏主曹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授与张缉”(109回)。“龙凤汗衫”乃帝王贴身穿的绣有龙凤图纹的衣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