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他的具体方位,但是一说他的名字,我们就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儿,这个地方就是阿尔萨斯—洛林。能够了解到这个地方,是因为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最后一课》,我们还因此知道了“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句话。但是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绝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日本篡改教科书是真的吗 初中课本篡改历史(1)

具体问题出在哪里呢?这还得回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话: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相信这段话感动过无数人,但是仔细想来,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现如今的质疑者难免提出问题,首先,阿尔萨斯—洛林本来就不是法国,其次,这个地区的人明明说德语的人多,为什么韩麦尔先生会让同学们不要忘了自己的法语呢?

日本篡改教科书是真的吗 初中课本篡改历史(2)

著名作家阎京生在《最后一课骗了你》中指出:在该地区,以德语为母语的人占百分之八十六,以法语为母语的人仅占该地区人口的十分之一。按照阎京生的说法,当时的情况刚好相反:“不是德国禁止法语强制推行德语,而是法国在其统治期间强行将法语作为第一名母语。”试想一下,若是我们被侵略后,被要求学习他国语言,我们会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门语言吗?那么,《最后一课》是否真的骗了我们?

日本篡改教科书是真的吗 初中课本篡改历史(3)

要说明这个问题啊,还得从阿尔萨斯—洛林的历史说起。阿尔萨斯—洛林,在17世纪以前,一直都是罗马帝国的领土。直到1618年,罗马帝国爆发了大规模内战,一打就是30年,史称“三十年战争”。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法国迅速崛起并获胜,得到了阿尔萨斯的大部分领土。这还不算结束,1688年,法国再一次在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战争中获胜,签订了《里斯科和约》,同时吞并了整个阿尔萨斯,随后又吞并了洛林。至此,阿尔萨斯—洛林全部被法国收入囊中。

日本篡改教科书是真的吗 初中课本篡改历史(4)

接下来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普法战争”,普鲁士不满法兰西的控制和压迫,各种赔款以及侮辱条约使普鲁士人民心中充满怨气。而这口怨气知道64年后的1870年才得以宣泄出来。这也就是“最后一课”的历史背景,崛起的普鲁士与衰落的法国进行的一场大战,结果可想而知,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普鲁士借着战争完成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作为战争的另一个结果,阿尔萨斯—洛林又被收回了德意志。接下来便是《最后一课》中的描述。

日本篡改教科书是真的吗 初中课本篡改历史(5)

其实这篇课文并没有骗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法国在得到阿尔萨斯之后,也曾规定将法语定为唯一的语言,但执行并不严格。虽然法国给这个地区带来稳定的经济与长久的治安,但要说这个地区人民对自己“法国公民”身份的认可,倒是未必。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场革命触犯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利益,他们组成联军入侵法国东北部,首当其冲的便是阿尔萨斯地区。

日本篡改教科书是真的吗 初中课本篡改历史(6)

既然这地地区的人民要的就是长久安稳,自然对战争十分厌恶。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武器反抗侵略者,尽管他们大多数人都说德语。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他们从心底里深深地认可“法国公民”这个身份。那么说到这里,都德的《最后一课》是否骗了人,相信大家每个人都有了答案。

日本篡改教科书是真的吗 初中课本篡改历史(7)

总而言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阿尔萨斯—洛林更像是一种象征,在哪里?归属谁?都早已不再重要。而重要地是,我们能够在自己地国家里安稳地生活,国富民强,安居乐业,这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了吧?希望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上那“最后一课”。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景尘文史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