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患者交流,有人问到一天大便好几次是不是说明消化功能好?惊讶之余,我认识到中医科普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或许也会因为频繁如厕而感到烦恼,但却错误的以为这代表自己消化好。殊不知,这是身体出了毛病。

还记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吗?说的是赵王不知年老的廉颇身体如何,是否能带兵打仗,所以派人去检验廉颇的身体状况。赵王派去的使者被政敌收买,所以跟赵王回禀时说:“廉颇虽老尚能饭五斗,然则一饭三遗失焉”。意思就是说廉颇虽然老了,但尚且能吃很多,不过在吃饭的过程中却几次大便,说明身体状况已不如从前。于是,赵王觉得廉颇的健康状况无法再领导赵国军队与敌国的战事了。最后廉颇被闲置,赵国也被灭国 。

吃完就去厕所是什么原因(吃完就得跑厕所是什么原因)(1)

所以,人能吃但是一天大便数次可不代表你的消化功能好,反而提示你的身体出了问题了。中医把这种情况称为“脾虚泻”。《医宗金鉴》说到:脾虚食后即作泻,腹满不渴少精神,面黄懒食肌消瘦。

为什么脾虚就会出现上述几种情况呢?在分析上述症状之前,必须先介绍脾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那就是脾主运化,这里说的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这些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吸收、输送到需要部位的生理功能。可将其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对营养物质的转运输布作用。

运化水液,亦可称作“运化水湿”,是指脾具有运化水湿之气,促进水液的环流和排泄,以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生理作用。

吃完就去厕所是什么原因(吃完就得跑厕所是什么原因)(2)

如果脾虚了,运化的能力就会减弱,吃进去的食物就容易堵在消化道,首先就是会让患者感到腹部胀满不适;其次,脾除了运化饮食,还要促进水液的疏布和代谢,而脾虚的人,水湿内停,聚集体内,则患者感觉不到渴。最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需要转化为气血的,脾虚造成气血生化不足,则会出现一派的“无力”之象。比如精神不振,气短乏力,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头晕眼花,面黄肌瘦等等。

吃完就去厕所是什么原因(吃完就得跑厕所是什么原因)(3)

知道造成食后即泻的原因了,就应该说说治疗。治疗的方向就是要把脾的功能强化。主要有中药汤剂、艾灸、穴位敷贴等方法。

1.中药内服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为主,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之类的方剂可以参用。这种方法取效快速,疗效确切。每个患者情况不同,所以要在精确评估以后个体化诊治。

吃完就去厕所是什么原因(吃完就得跑厕所是什么原因)(4)

2.艾灸:患者选择仰卧位或俯卧位,选天枢、关元、脾俞、中脘、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及附近寻找热敏化点。手持调控点燃的艾条,在距离选定部位皮肤表面3cm左右高度先行回旋灸2min,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2min加强热敏化,循经往返2min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如果没有专业医师做治疗,患者也可以自行在家用艾灸,作为内服中药的补充。

吃完就去厕所是什么原因(吃完就得跑厕所是什么原因)(5)

3.穴位敷贴:中医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中药穴位敷贴法属中药外治法,以中医整体观 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将健脾的药物贴敷于体表局部或穴位,通过发挥经络穴位效应,作用于人体。这种方法比较安全,适合慢性久病之人。

脾虚泻患者在经过仔细评估以后,只要辨证准确,用药精当,一般都会很快解决,之后只需要再调理脾胃即可。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可以私信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