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赶海的日子?,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长在海岛上石头上的海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长在海岛上石头上的海鲜(这些生活在衢山海滩边的海洋生物)

长在海岛上石头上的海鲜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赶海的日子?

对于靠海而居、以海为生的衢山人来说,无论是捡海螺、“找黄蛤”,还是“打蛎黄”、“打触”,大概都不会太陌生。

在海滩边,在礁石上,在滩涂里,这些海洋小生物所带来的乐趣,你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依然有着满满的幸福感呢?

藤壶

衢山人叫“触”。

藤壶(barnacle),节肢动物,颚足纲,藤壶科。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成型后的藤壶是节肢动物中唯一行固着的动物。

《浙江省岱山县药物志》中称“白脊藤壶”,别名“锉”“锉壳”。“常成群附着于海岸岩石或其他海产动物体外。固壳近于圆筒状的圆锥形,壳口大,壳板厚,壳口上面有能活动的左右二对壳板。”

藤壶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而且能附着在船体上,任凭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藤壶在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份和极强的粘合力,从而保证了它极强的吸附能力。

藤壶味咸,性凉,主治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疔疮肿毒等。

牡蛎

衢山人称“蛎黄”。

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红烧清蒸都可,壳烧成灰可入药,也叫“蚝”。

牡蛎是所有食物中含锌最丰富的(每100g牡蛎,不包括壳的重量,含水87.1%,含锌71.2mg,富含蛋白锌,是很好的补锌食物,要补锌可以常吃牡蛎或蛋白锌。

海葵

衢山人常戏称其为“石菊花”。

海葵是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因此,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

虽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是中国各地海滨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这种无脊椎动物没有骨骼,锚靠在海底固定的物体上,如岩石和珊瑚。

龟足

衢山人称“虚节”。

身体分成头状部和柄部,一般宽2-3厘米,高3-5厘米。头状部呈淡黄色和绿色。柄部软而呈褐色或黄褐色,外表被有细小的石灰质鳞片,排列紧密。 生活在海浪冲击很强的沿岸高潮带,常用柄部固着于岩缝中,密集成群,或寄生于鱼体上。

蛤蜊

衢山人称“蛤皮”。

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

蛤蜊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

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高龄蛤蜊为507岁,因此被称为地球五大不死神兽之一。

海瓜子

衢山人也叫“黄蛤”。

海瓜子是一种白色的小蛤蜊,大小形状如南瓜子,是一种在滨海滩涂生长的小水产品,因状如南瓜子而得名。海瓜子学名梅蛤,也称“虹彩明樱蛤”、“扁蛤”。长仅2厘米,壳极薄而易碎,表面灰白略带肉红色,常潜于泥涂中约5至6厘米处。肉肥,盛产于梅季。

古人有《咏海瓜子》的诗写道:冰盘推出碎玻璃,半杂青葱半带泥。莫笑老婆牙齿轮,梅花片片磕瓠犀。

海瓜子捕获时,多含泥沙,须在淡盐水中浸养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尽,洗净备用。待沥尽水分,在锅中加少量食油,猛火热炒,放少许葱末、姜片、盐或酱油,炒至海瓜子薄壳弹开即可装盆食用。肉细嫩,味极鲜,是佐酒佳肴。

织纹螺

衢山人称“海狮螺”或“瞎眼螺”。

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

织纹螺是一种有毒生物,其含有的河鲀毒素易导致食物中毒,每年春夏季其毒性更大,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有关资料表明,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长过程中富集了有毒藻类的一些神经麻醉毒素。再加上近年来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毒性大增。

国家卫生部门已明令禁止销售经营织纹螺。

招潮蟹

招潮蟹最大的特征是大小悬殊的一对螯,摆在前胸的大螯像是武士的盾牌。招潮蟹会做出舞动大螯的动作,因此被称之为招潮蟹。这个“招潮”的动作,目的是用大螯威吓敌人,或是求偶。

只有雄蟹拥有一只大螯,雌蟹的两只螯都很小。此外,招潮蟹还有一对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非常特别。

矮拟帽贝

衢山人称“依酒盏”。

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外形呈斗笠状,壳顶突起,位于中央略靠前方,壳表青灰色,具不太明显的放射肋,生活于潮间带岩石上,肉可食用,肉质较其他贝类硬。

泥鱼

泥鱼,也称海鲶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暖温性中小型底层杂食性鱼类,盛产于我国东海沿岸浅水区。

泥鱼头大、口裂大、齿细密。眼小,眼间隔宽平。体形亚圆柱形,前部粗大,尾部略扁平。体被细小栉鳞,体肤光滑附着较厚黏液,脊背色棕灰,或者黄褐色,腹部乳白,腹鳍相连呈圆形,具有吸盘功能,能固定身体于石块之上。性成熟期腹部呈淡黄色,腹鳍泛红。

一般体长10厘米—25厘米,尾重30克—200克,最大个体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尾重超过300克。

泥鱼是一年生,等到11月份后,身体变得细长,钻入泥洞后死亡。

海蟑螂

海蟑螂(学名:Ligiidae)是一种常见的岸栖甲壳类,鲜少在海中活动,但遭遇危险会逃入海中,以生物尸体及有机碎屑为食,为食腐动物。有七对步足,及一双复眼,因貌似蟑螂而得名。

海蟑螂爬行十分迅速,据报道其步足每秒能跑16步。海蟑螂反应灵敏,水陆两栖,以陆栖为主,经常吞食紫菜等经济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