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特别报道——共同富裕在浙江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上期,我们领略了杭州余杭紫荆村的秀美竹林,漫山遍野的苦竹怎么让一个小山村成为世界闻名的竹笛第一村,秘密就在紫荆村民的双手里,

视频: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苦竹变身“三个亿”,竹笛吹响共富曲

背靠青山,一排排农村自建房错落有致,越到近处,房顶“铜岭桥笛箫”的招牌赫然出现,铜岭桥是紫荆村的前身,这里就是村民董卫清的竹笛厂了。

笛子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1)

竹笛的笛孔有吹孔、膜孔和音孔几种,一般是椭圆形。用上机器,没几分钟就能给一根竹管打好孔,但在打孔之前,还有不少手艺活。从原材料储存这步就有讲究,天然苦竹经过烘烤校直,成捆放在仓库里阴干两年,才能成为制作竹笛的原材料。

笛子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2)

杭州余杭紫荆村村民 董卫清:“根据竹子的圆扁度,我们来划线、定音、打孔。量一下内径的大小,这个大小刚好做C调,我们再来划线定音的高低,因为内径有粗细,不可能每根竹子的内径都是一样大的,有的稍微少一点,有个大一点,都在范围内都适合做C调。”

笛子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3)

董卫清拿固定的竹笛样板一比对,就能轻松地在新的竹管上定好吹孔、助音孔、基音孔三个孔位。中间的孔位怎么定,他拿出跟了自己几十年的“神器”——线板。

杭州余杭紫荆村村民 董卫清:“通常我们用计算来画出6个孔的位置,但是如果用计算,每根笛子这么去算比较麻烦,那我们就根据上海师傅的经验,跟我们传授的经验,做了一块线板,这样可以方便而且精确地把6个孔的位置弹出来。”

笛子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4)

孔位定好,这才到了最初的打孔环节,竹管一打完孔就有了竹笛的雏形。接下来就到了重要的试音这步。

杭州余杭紫荆村村民 董卫清:“(以前)自己经常碰到的,它那个音准不好,八度音怎么弄,弄来弄去弄不好,因为它跟竹子内径有关系,主要是内径的比例不对,那我现在自己慢慢摸索,就把这个内径,有些不对的,经过打磨内膛,打到锥度合适,那这个音准就好了。”

笛子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5)

董卫清和家乡这片苦竹打了一辈子交道。他说十七八岁的时候,在村里的竹器厂当学徒,后来办起了自家的竹笛厂。

杭州余杭紫荆村村民 董卫清:“做了这么多年,开始的时候是个谋生的渠道,那时候我感觉能挣钱,再说这个东西不用跑到外面去,自己在家里做,自己的手艺,当初是这样想。做到现在,我确实对做笛子真的有感情,有时候空闲下来也会去摸一摸笛子,吹一吹。”

笛子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6)

试完音的竹笛两头装饰好,最后刷漆缠线、刻上标识,就成了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中泰竹笛。董卫清介绍,竹笛的价格得看竹子自身的生长品质,常规品质一把竹笛卖三五百元,品质越好,价格也就没有上限。苦竹做成竹笛,身价又翻了起码50倍以上,作为家中中流砥柱的一代人,看着小小竹笛给家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笛子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7)

杭州余杭紫荆村村民 董卫清:“村里有这个产业,对我家里来说有很大的改变,(给儿子)在外面也买了房,这种对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在经济上面是很大的收入,我是相当满足,有了笛箫产业,对我来说是很满足很满足,对我们整个村都是很好的收益。”

笛子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8)

杭州余杭紫荆村党委书记 鲍明远:“现在总共有168家竹笛加工户,村里跟竹笛行业协会,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我们举办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给他们提供一些向外展示的机会,我们整个竹笛产业产值是达到了(每年)3.4个亿。”

笛子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