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姓荀,名况。荀子曾经在齐国稷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国兰陵令。
荀子画像
选入中学课本的《劝学》是节选部分,只有4小节文字。
第一节开宗明义,提出观点:“学不可以已!”为了论证这个观点,荀子分别用了比喻、举例、对比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文章虽短,但的确是初学写作议论文学生模仿的佳作,这篇文章也突显了议论文写作的一个要诀,即要有鲜明的观点。
文章为什么要有鲜明的观点呢?怎样的观点才能鲜明呢?
其实,鲜明的观点,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支持什么,赞成什么,旗帜鲜明,绝不含糊,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判断明确。
我们读别人的议论文就是要看他对这事的看法,持什么态度,有什么观点,如果观点模糊,似是而非,那么读这样的文章不是浪费时间吗?
议论文的观点,就相当于文章中的“意”。清朝著名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无意之文,谓之乌合。”晋代文论家陆机也曾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对于议论文,这个“片言”就是论点。它是全篇的魂,没有它,你的文采、你的激情、你的联想、你的材料就会大打折扣,即使很漂亮、很精巧,其意义和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荀子这篇《劝学》,开宗明义点出观点:“学不可以已”,在提出观点之后,在行文过程中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荀子先通过一组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一个品性的养成具有绝对作用,然后通过几个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能力提高所具有意义,接着又通过几组比喻和对比论述了对于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通篇紧紧扣住“学习”这个话题和“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毫不旁逸斜出。
行文如此简洁,观点如此鲜明,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名家作文,化繁为简,以少驭多,阅读这样的文章,总能立即把握作者的观点,尤其是在快阅读情况之下,更有效率,也更能直达人心。
再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议论文)《捧与挖》: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征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或者凭官力,所以孤独的精神的战士,虽然为民众战斗,却往往反为这“所为”而灭亡。到这样,他们这才安心了。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这是文章前两节,第一节,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接着在文中重点阐释了“捧”与“挖”的概念与内涵以及表现形式。
这是就整篇文章而言,具体到某一个语段,我们依然可以学习这种方法,打造议论文的标准语段,给人以立论鲜明、条理清晰、逻辑感强的印象来。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标准的议论文语段呢?
一般情况下,最好能用一个简要的句子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把它放在开头、结尾等比较突出的位置,以使读者容易把握;然后再灵活运用例证、喻证、对比论证、引证等方法多角度、多侧面阐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见下面PPT:
首句提出观点“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紧接着一句阐释“疑”在科学、技术上的重要作用,然后言简意赅地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惟有探索精神的人产生疑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先掌握一段文字的写作窍门,然后,循序渐进,谋划一篇文章的写作,由浅入深,由简入繁,不断写作,不断实践,不段总结,一定能够妙笔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