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费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放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红楼梦四十一至五十回随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红楼梦四十一至五十回随笔(第八回批注精读)

红楼梦四十一至五十回随笔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费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放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还不倒茶去,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说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他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她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批注】薛宝钗看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时,作者特别插入画外音。脂砚斋在评价这个画外音时,说“又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如此评价,方便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整本红楼,不仅内容上似真似幻,在写作形式上也是似真似幻,给人一种独特的阅读感受。

【批注】通灵宝玉正面横文是“通灵宝玉”四个字,正面竖文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竖文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这块通灵宝玉,早在前文已经出现提到多次,读者想必也已经很好奇了,但直到此处才揭晓它的样子。

【批注】通灵宝玉本就来的神奇,而且上面还写有神奇的文字,这自然就让这块玉成了众人眼中的神物。宝钗此时拿着通灵宝玉看,也不禁发出了好奇的楠楠之语。这惊叹引得莺儿的回应,也引出了宝钗的项圈。

【批注】在前文,宝玉曾问黛玉是否有玉,这是出于他总感觉自己特殊,也想找一个同类之人的天性,奈何黛玉没有玉。此时宝玉听说宝钗的项圈也有字,自然更是比一般人好奇了。

【批注】宝钗回应宝玉的话很有趣,她说自己那个项圈是“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这又见宝钗的不凡。前文薛姨妈曾提到宝钗不喜欢宫花,不像古代一般女孩家,此时宝钗这样的话更是体现出她对金银珠宝的不在乎,更是不同于古代的一般女孩儿。

【批注】项圈,这样的叫法是口语中的说法,实则宝钗的那件饰品名为璎珞。这件璎珞正面是“不离不弃”四个字,反面则是“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从字面意思上,确实堪称一对了。

【批注】这个项圈哪里来的呢?作者借莺儿的口说了出来,原来是癞头和尚送的。莺儿还没说完话,就被宝钗打发走了,但是我们读者已经知道了项圈的来历了。而这里的内容也就为后文宝钗宝玉二人的姻缘埋了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