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后的工作经验(退伍后搬砖的年轻人)(1)

上次哨位君发了那篇《一个正团退役军官决定去工地打工》,后台有人留言说:这是自主的军官,每个月有钱发,你敢找个退役士兵的吗?

嗯,还真找到了。他从20岁那年开始在工地搬砖,一干就是20年。

01

我叫吴周成,我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大哥是空军……20岁那年,我加入了武警。

从小就知道自己会当兵,不是因为家里人的缘故,而是家乡实在太穷了。

我的家在九江市柴桑区的毛桥村——庐山脚下的穷山沟。当年父亲是赶着牛车载我去县城集合奔赴部队的。

如果我知道当兵后是去搬砖修路,当时一定会选择打工……

我成为了武警交通兵,在西藏和广西的高原修公路。

退伍后的工作经验(退伍后搬砖的年轻人)(2)

我在广西修路,当时是测化兵

该怎么形容在部队修路那三年:太苦了!却也着实磨砺了我。

记得当时连长有句名言:海拔5000米,气温-30℃,开水沸点70℃,我们的士气100℃!

扛石头、筑大桥——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就留下了我的血汗。

在高原上搬过砖,以后也就没啥能事难到你了。

退伍后的工作经验(退伍后搬砖的年轻人)(3)

当兵后一直在工地上的我

02

1995年,我退伍了,本来部队还想留住我,我说家里太穷了,我得回去挣钱养我爸妈。

拿着800块退伍费回村里,我被作为“当过兵的好青年”纳入了村委会。

可这“官”也没啥意义,大家穷得干瞪眼,不是个事嘛!

那时正在修九江铁路,修路是我老本行啊,正好九江市的同年兵陈世友也有出来打工的想法,我俩一拍即合

村里有不少闲置劳动力,大家都信任当过兵的人。我就带着他们一起去工地搬石头修路。

用俗话讲就是,我成了一个小包工头。

因为有在部队的技术积累和带队经验,所以我们队伍每人每天能挣30块,而其他队伍每人每天只有20块。

本来这样的日子挺满足,意外却发生了。

陈世友在回家时出车祸遇难。他是我最好的战友,这对我冲击太大了。

世友走的时候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那个时候我就发誓,不管多苦多累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退伍后的工作经验(退伍后搬砖的年轻人)(4)

当兵时跟战友的合影

03

我把施工队命名为老兵路桥施工队,开始走南闯北接工程的生涯。

最远我们去了西藏,修拉萨到林芝的高等级公路,那段日子特别苦,高原施工条件差,还得日夜加班。

很骄傲的是,我带的施工队特别有战斗力,团队上百号人跟一支部队似的,一个隔离带的修筑任务,预计工期4-5个月,我们3个月就拿下来了。

回头想想,这些带队伍的能力、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都是部队教给我的,三年军旅留下的东西惠及我的一生。

04

那些年跟着我走南闯北的村里人,大都挣了不少钱,在九江市买了房,可村里还是那么穷。

2016年的时候,老支书退休,乡干部找我谈话,说咱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首先要转变思想,要有带头人,这带头的就要靠党员靠退伍军人。

我寻思了一下,漂泊了半辈子,也该为村里干点事了。

就这样,我成为了毛桥村新任党支部书记。

摆在我面前的,是个杂草丛生、路面坑洼不平的村庄,村民对干部缺乏信任,推动任何公共项目都特别难。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我的老本行,可是修路需要钱,村里没有那么多钱。

我只能跑交通局等单位四处化缘。好不容易筹来了资金,问题又来了——修路涉及很多家村民厨房、围墙、杂物房的拆迁,人家根本不愿意配合。

我只好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软磨硬泡,一连十多天,总算取得了村民的信任。

毛桥村第一次有了一条6米宽的村级柏油路。

退伍后的工作经验(退伍后搬砖的年轻人)(5)

我在村里修路

05

有了路,就该发展产业了。

之前村里主要是靠种口粮、种棉花维持生计,扭转土地运用,招商发展是致富的核心要义。

我到周边考察了一番,得出两点判断:第一,村子离市区近,可以来个城市“后花园”的定位,发展乡村旅游;第二,村子农业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特色水果种植。

这一次,我想到的还是战友。

我找到在九江做水果种植的退伍兵黄良茂,请他来村里投资蓝莓基地。随后,红心猕猴桃、草莓、杨梅、蜜桔等高端水果陆续引入村里,到2018年末已成立产业合作社11家,还建造了一处1300余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和陶园展览馆,将种植产品进行深加工,供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产业良性循环。

退伍后的工作经验(退伍后搬砖的年轻人)(6)

退伍后的工作经验(退伍后搬砖的年轻人)(7)

当支书这4年,一点点看着村里的情况好转,村民越来越信任支持村支部的工作,那种骄傲难以言表。

毛桥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和“江西省五十佳最具乡愁村庄”等荣誉。

回想自己从部队开始搬砖的日子,我就心存感激。

如果没有当兵,我可能一辈子都在一个穷山沟里;如果没有战友,我可能也无法带着一个村子完成人生的逆袭。

感恩军旅,希望战友们有时间来我村上做客。

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