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简析关汉卿杂剧创作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简析关汉卿杂剧创作的特点(文学常识学习笔记)

简析关汉卿杂剧创作的特点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

  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常把《周易》、《尚书》等典籍的句子顺手拈来,运用自如。他面向下层,流连市井,受到了生生不息、杂然并陈的民间文化的滋养,因而能在创作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而作品中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在在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

其艺术风貌鲜明而驳杂。一方面,他对民生疾苦十分关切、对大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甚至还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却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总体风格俗不脱雅、雅不离俗。

关汉卿的杂剧今存18种,即:《单刀会》《西蜀梦》《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五侯宴》、《单鞭夺槊》《绯衣梦》《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拜月亭》《诈妮子》。

第二节 历史剧《单刀会》与《西蜀梦》

《单刀会》 敷演三国时关羽应鲁肃邀请到江东赴宴的故事,作者泼辣沉雄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歌颂关羽的英雄气概,作者期盼世局平定,呼唤扭转乾坤、拯救百姓的英豪的出现;反映出他充满战斗精神的内心世界。

  《单刀会》在构思上很有特色。第一折,东吴的乔公主唱,反对鲁肃裹胁关羽的计策,并追述了关羽的英勇业绩。第二折,隐士司马徽再一次介绍关的勇武威猛。这两折戏,主人公关羽尚未出场,但反复渲染、铺垫,产生了让关羽形象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关羽在第三折才出场,他一亮相,便从刘邦开国谈到天下三分的过程,坐实荆州是汉家基业。在第四折,关羽单刀赴会,面对着滔滔江水,唱出了脍炙人口的〔新水令〕和〔驻马听〕,全曲慷慨低回,思绪万千而大气包举,宛如一首沉雄壮丽的史诗。

在《西蜀梦》中,剧本着重写了两个方面:一是以昔日雄赳赳的英豪,与今日昏惨惨的冤魂作对比;一是以关、张二人生则救助天下、死却无人救援作对比。作者以深沉的笔触,揭示出英雄被害的深刻主题。

第三节 《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喜剧《救风尘》与《望江亭》,以明朗的笔触,泼辣的语言,揭露出压迫者的丑态,写下层民众不堪凌辱、奋起自救的激动人心的故事。在剧本中,作者着力突出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用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达到情节高潮。

第四节 《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窦娥冤》的悲剧性

1人物身世的不幸。一连串的不幸降临到一个人身上。

2窦娥的性格悲剧。她无法摆脱伦理道德的约束,但善良孝顺将其推向愈加不幸的深渊;她的拒绝张驴儿并非仅仅是封建道德的束缚,更是正义对邪恶的抗争。

3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官府的昏聩达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4寄托于“清官”的理想虚幻性。

在揭露人间罪恶的同时,高扬正义的旗帜是关汉卿悲剧作品共同的主旨。在他的笔下,悲剧主人公大多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敢于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较量,充分显示出善良的人们捍卫世间正义的壮烈情怀与崇高精神。在关汉卿的悲剧创作中,总是贯串着这样的脉络:情绪从悲愤走向悲壮,剧情亦从恶势力的暂时得逞,转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如椽大笔,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

一 总体风格鲜明驳杂,汪洋恣肆,慷慨淋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二 题材广泛,深刻揭露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同情受迫害者,颂扬弱小者的反抗。

三 人物塑造个性鲜明,性格丰富复杂,形象栩栩如生。

四 鲜明的剧场性(“场上之戏”)。

1尽快入戏,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

2善于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场面冷热调剂,张弛交替,剧情推进跌宕多姿。

3善于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 语言本色当行,自然真切,色彩斑斓。

1人物唱词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

2博采生活中谚语、俚语、成语、口语等种种语言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