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1月3日晚,今年59岁的国网自贡供电公司高级用电检查员孔晓林,在中华彩灯大世界内来回巡查。每逢路过一座灯组,他都会走来走去,拿出红外测温仪对着灯组认真地测试。还有364天,1月2日出生的孔晓林就会在下一届灯会开幕前,正式退休。所以,这是他最后一次守护“天下第一灯”。

“连续34年守护它的安全,我会记住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也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记忆。”孔晓林感慨地说。

34年,在孔晓林们的守护下,自贡灯会实现34年供电零故障。孔晓林编写了25条自贡灯会用电安全标准,他正在编写的《灯会用电阶段标准检查法》,是他在退休前留给家乡彩灯的最后一份礼物。

致敬一线电力人员(孔晓林值守退休前最后一岗)(1)

致敬一线电力人员(孔晓林值守退休前最后一岗)(2)

老孔的自豪:

从“徒弟小孔”变成“师傅老孔”,实现34年灯会供电零故障

“师傅你看,亮了亮了,好炫酷!”亮灯的一瞬,正在园区正大门不远处虎年主灯组旁巡查的国网自贡供电公司保电工作人员孔晓林和徒弟吴晓钰也一起抬头望向夜幕下美丽的华灯。“今年的灯格外美。”孔晓林口中念念,手上未停,拿起红外测温仪对“虎年来电”两只20米高的萌虎宝宝电缆接头、动力机构、灯组温度等进行了测试。

“这边的人流量较大,大意不得。”从下午开始,孔晓林就带着吴晓钰入园,对园区内安全用电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这一次,他顺带着给徒弟讲了很多相关知识。明年就要退休了,守护了灯会34年,多少团年饭没赶上,终于站到最后一班岗了,心里五味杂陈,十分不舍。

1987年,孔晓林参加工作到国网自贡供电公司上班,就参与了首届“自贡恐龙国际灯会”保电工作。“刚开始也是跟着师傅进去的。”孔晓林回忆,那时候的师傅很严厉,学技的过程中“挨过骂,哭红过眼,笔记记了几大本”,终于在一年后得到了师傅的认可。

34年间,挨骂的小徒弟变成了会用一套“望闻问切”方法诊断灯组是否“发烧生病”,及时消除隐患的“电力郎中”。总想获得师傅认可的小孔变成了“把事做好才心安,获得自己认可最重要”的老孔。自贡灯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赢得了“天下第一灯”的美誉,自贡市也因此成为四川唯一入选“全国首批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城市。

老孔自豪,34年,他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兢兢业业呵护着家乡这张响亮的灯会名片,自贡灯会没发生过一起用电安全事故,实现了34年供电零故障。

致敬一线电力人员(孔晓林值守退休前最后一岗)(3)

致敬一线电力人员(孔晓林值守退休前最后一岗)(4)

老孔的守卫:

灯会日用电量已大幅降低,他曾编写25条用电安全标准保障安全

“晓钰,现在是你们的时代了,一定要保持学习跟上时代变化,才能保障灯会用电安全。”孔晓林感慨,这些年,灯具从大功率射灯、白炽灯再到现在的LED节能灯,这次灯会更是全面采用新型全封闭节能灯和LED灯以及光带,加之不断的技术升级,灯组是越做越大,越来越亮,色彩越来越多了。但据近三年灯会用电量数据显示,日用电量已大幅降低。

“灯会保电也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它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孔晓林介绍,以前在彩灯公园办灯会期间,更多的是发现问题和制定措施,编写简单的操作手册贴在安装和值守现场要求大家执行。自灯会搬迁至彩灯大世界举办开始,由灯会指挥部牵头编写了《安全生产工作手册》,其中电力作业和电力安全两个部分共25条工作条款,孔晓林都参与了制定,条款背后的故事他都可以娓娓道来。

8年前,孔晓林提出了交叉供电方式,由两个电源供电一个灯组,解决了过去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片区灯组,易造成停电恐慌的弊病。有一年湖内灯组进水短路起火,孔晓林建议将水面灯组全部改为专用防水电缆。后来,为了防止游客触碰灯组发生危险,孔晓林建议加装了安全护栏,并要求所有金属架构都要可靠接地。今年,考虑到“彩灯大世界”园区面积大、灯组多,为了实现灯组统筹管理,出了故障能更快锁定区域解决问题,孔晓林又向园方建议安装了智能配电控制箱。

“有时候,我们提出的安全措施并没有哪条政策作强行规定,如增加隔离栏杆措施等。但因灯会太过特殊,能多一道保护措施,就是多一层安全防护。”孔晓林说,灯会不同于别的大型活动,即是在春节特殊期间,又有游人密度大的特点,这种时候就需要用道理去解释,用可能造成的后果去说服对方采纳意见,让灯会用电更加可靠,游人观灯更加安全。

致敬一线电力人员(孔晓林值守退休前最后一岗)(5)

老孔的礼物:

退休前编写完成《灯会用电阶段标准检查法》,送给灯会保电的最后一份礼物

“每一年灯会结束时都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孔晓林的记忆中,这份守护的责任和初心让每一个参与保电的工作人员都不敢懈怠。当奔走在现场,挤身于游客之中时,心中想的是隐患、是安全薄弱点。等到夜深回家,接过老母亲端出的一碗什么菜都夹了一口的团年饭,享受着爱人心疼他每日巡视达到4公里,时常为他按摩走硬了的小腿肚子时,孔晓林又会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有欣慰、满足,也有一份对家人深深的亏欠。

“可是没有办法,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孔晓林说,这么多年来,灯会保电于他而言既是工作又是生活,即有盼又有恨,即有对家人的愧疚,又有一份成就感。岁月匆匆,今年孔晓林59岁了,是他完整参与灯会保电的最后一年, 他也在动手编辑《灯会用电阶段标准检查法》。

“《灯会安全用电分段检查法》就是把灯组从地面组装到正常展出全过程分为5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电力工作,并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完成的2到3个重要工作任务。”孔晓林说,这种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灯会用电工作变得简单化、阶段化和标准化,让参与其中的客户电工和用电检查人员便于理解和记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可以有效提升园区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想再为灯会保电做一点事。”孔晓林说,编写这本册子,是想将自己几十年在这个岗位上积累的工作经验留下来,为后来人做指导参考,“算是我送给家乡灯会的礼物吧。”孔晓林说,这样,感觉自己可以一直守护着灯会的平安,“祝愿自贡灯会越办越好。”

从25岁起,孔晓林就与自贡灯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默默地守护至退休,并为它贡献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年轻时,对灯会还不是很有感觉。慢慢地,在工作中我们消除了许多安全隐患,开始逐渐对它有了感情。”

孔晓林的双眼逐渐湿润,“如果真要离开,心里还是有点遗憾,还是有点舍不得。毕竟这么多年了,我为它付出了那么多,它已经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灯会作为自贡名片,我能为它做点贡献,这是我的光荣,也是我的幸运。我希望,我退休后,还能有更多的供电人来为它服务,保障它的安全,让家乡的灯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喜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