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开凿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石窟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还得从北魏迁都平城说起。
北魏迁都平城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政权,拉开北朝的序幕。早期的北魏曾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后于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至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在大同建都近百年之久。鲜卑族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并统一北方的游牧民族。
“皇帝即当今如来”
北魏迁都平城后,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鲜卑人,很快就被佛教文化的魅力所“俘获”。北魏初期,有一位名叫法果的僧人,在宣扬佛教时主动向皇权靠拢,宣称“皇帝即当今如来”“我非拜天子,乃礼佛也”。佛教从而获得了北魏最高统治者的庇佑和扶持,逐步走向兴盛,并最终成为了北魏国教。
帝王的象征——昙曜五窟
北魏时期佛教盛行,却在太武帝时期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灭佛运动,史称“太武帝灭佛”。直到文成帝即位后,下令恢复了佛法,佛教才再次兴盛起来。这时,有一位名叫昙曜的僧人,复佛之后,就产生了使佛教能够永远流传的想法,不致于因一时的迫害而经像法物荡然无存,提出了凿窟雕佛的建议,还迎合皇权把佛像雕成北魏皇帝的模样,以向世人宣扬“皇帝即如来”的思想。于是,文成帝便下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这就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
历经60余年开凿而成
在昙曜之后,云冈石窟的开凿并没有停止。从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前后持续修建了60余年。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4个、各类佛教人物造像59000余尊的云冈石窟。
来源:黄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