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昨日午后,秋雨盈窗,读兴正浓。偶见朋友圈一个关于读书的来自德国的视频报道,引发了我的感慨。一个不读书,少读书的民族,不仅难获诺贝尔奖,恐怕连基本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都成了大问题。更遑论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和文化输出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全诗赏析(腹有诗书气自华)(1)

孙桂林作品【山水之恋】

全民狂欢,手机碎片化的阅读观看,已然成为国人普遍的、被动式的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三岁之娃,百岁之翁,除了吃饭睡觉,手机几乎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随行伴侣。

在德国,大大小小的书店,随处可见;在中国,大大小小的药店、足疗店随处可见。德国人年平均阅读量为47本;中国人年平均阅读量不足4本,差距之大,令人无语。

仅就以邯郸这个等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之城来说,书店屈指可数,光顾的人也是门可罗雀。原先沿街随处可见的书报亭、书摊,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无痕迹。在繁华的、百万之众的享有"成语典故之乡"美誉的历史文化之都,现如今只有中华路一家"大胡子"书刊摊,艰难的独自营业。可悲且可怜到如此地步,让人唏嘘不已!

腹有诗书气自华全诗赏析(腹有诗书气自华)(2)

孙桂林作品【梦到张家凹】

行文至此,我忽然联想到北宋大文豪苏轼东坡居士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千年一叹,可谓耳熟能详,妇孺皆知。但又有几人知晓"粗缯大布裹生涯”的上句之妙。

读书是人生的第二个学历。这话好象是巜文化苦旅》、《干年一叹》的作者余秋雨先生说的;"心中书要多,案头书要少"这话是林彪元帅说的。从这,我们不难理解他,运筹帷幄,百战百胜的原因之所在了。

当读书成为全社会的遮羞布,当图书成为各级官员、企业家,装腔作势的附庸风雅之事,不仅可怜,而且可悲。

在中国、在当下,只要是大力提倡的,官媒倡导的,一定是出了问题的。譬如读书,本该如吃饭睡觉的日常行为,现如今成了难得一见的风雅之举。

我固执的认为,平面纸质的阅读,永远是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的。阅读经典,崇尚阅读,永远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发展、创新、含养教化的最好方式。就个人而言,读书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纽带、桥梁、手段……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有而是空。积健为雄,积淀成厚。用有知替代无知混沌,其实,就是一个日渐驱空的过程。

知识只是知识,不是文化。阅读不仅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岁月静好的文化教养。在阅读中谋心,在阅读中谋魂。因读书而温暖,因读书而厚重。温暖厚重,滴水石穿,跬步千里。

腹有诗书气自华全诗赏析(腹有诗书气自华)(3)

孙桂林作品【山韵】 布面彩墨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的习惯,不足一月二十几天,借阅看书两本且坚持做读书笔记。时光流转近二十载,泛黄超宽的五大册笔记本,无声记录下了我的阅读历程和心得感悟。因我生性笨拙,了无一事,泛善可陈。但我依旧相信,阅读的力量和坚持坚守的意义。

王蒙先生有一高论:读一点费劲难懂的书。我以为是一针见血的读书之道。娱乐阅读,尽管可人,但与文化无关……

鸡叫了,笔倦了,人困了。还是洗洗睡吧!

孙桂林

2022年8月30日于寒斋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