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说教学过程 【整体设计】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课程解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课程解析(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B部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课程解析

五、说教学过程

【整体设计】

1、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2、通过实例 探究新知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5、拓展延伸 发展能力

【环节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为了新课程更好的导入,教学前,首先复习比的知识,如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 化简比?为以下情境作铺垫。

1、我们知道了比的前项和后项相除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打开课本看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内容,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在这我会提 示比可用两种方式表示,比的形式和分数形式。

2、学生已经写出了四个比,选取其中两个 比,如 2.4:1.6 和 60:40 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设问题情境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 的去思考,自由回答。

3、顺势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也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通过实例、 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为三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各部 分名称;第三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观察这两组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比 较,学生会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会引导学生可以用等号连起来,然后直接给出定义这样 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然后请学生自由总结比例的意义。之后我总结归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 子叫做比例。

接下来设计了练习

下列两个比之间的哪些()能填“=”,为什么?

1:2() 3:6 , 0.5:0.2 () 5:2 ,1.5:3 ()15:3

通过这个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先试着从具体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入 手,从而引导其归纳出比例判定的一般方法,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组成比例的关键所在,这 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这时指名学 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我会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 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 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板书 80∶2=200∶5,80/2=200/5)

第三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 80:2=200:5 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 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归纳出 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做总结。探讨写分数形式,学生能够得出以下结果。我归纳“交叉相乘” 积相等。

小结:我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检验组成的比例对不对?学生会回答对。我及时提问 那么:4:9=5:10 成立吗?学生会可能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值相等的不同方法去回 答。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计算几个比例式的内 项积和外项积,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概括性质。同时也渗透 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在这我安排了三道题,第 1 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 2 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第 3 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我会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这一环节我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小组总结,并派代表发言,之后小组互相评价,看 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我予以鼓励。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什么叫比例?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布置作业 36 页 2、3 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理 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五)、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1)猜数游戏 16 :4=8:()

2)发展性练习a. 能否把 3 ×40=8 ×15 改成比例?b. 如果 5a=3b,那么 a: b= ( ) :( )

从小学生心理角度考虑,学生持续听课较长时间后,他们的注意力由集中到分散,因此 我设计了猜数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注意力,又让学生初步知道比例 的基本性质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学习解比例做一些渗透,后面两道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 维和逆向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六、讲板书设计

注意事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听课,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