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了,为何还是拍不出这样经典的抗日剧

推荐一部个人觉得比很多抗日“神剧”真实很多倍的抗日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因为最近老喜欢看张译的作品,在演员这个职业中,突然感觉这个演员是唯一可以威胁到胡歌的演员。前段时间,本来是奔着胡歌去看的《攀登者》,居然被张译的角色惊艳到了,于是去搜了很多他的作品来看。

刚刚追完《鸡毛飞上天》、《温州一家人》、《匹夫》、《北京爱情故事》,现在又迷上了抗日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目前看到第13集。本来以为会一集放弃,毕竟对抗日电视剧不太感冒,没曾想越看越起劲,根本停不下来。

抗日神剧能否与我的团长我的团比(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1)

以前跟老父亲断断续续看过太多抗日神剧,大多是失真到充满假想的英雄主义,有扭曲历史的嫌疑,所以挺抵触。但这部确实足够惊艳,主要是它够真实,看着屏幕里那群为了活命,拼到“六亲不认”的势头,你不得不佩服,这才是抗日剧该有的样子。那么,这部剧到底有真实呢?

承认事实:抗战时期我军的装备相对落后

《我的团长我的团》最开始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群被打散后苟活在农村的士兵,孟烦了(也叫小爷)自称他们是一群“游兵散将”,确实也够贴切。

除了每天拖死人埋掉,其余时间都是怎么偷鸡摸狗拔蒜苗。为了一个粉条炖猪肉,自恃清高的孟小爷,不惜去偷村民的粉条,被围追堵截,立马开启了道德制高点说教的模式。扪着良心说自己为了保家卫国,拿一点村民的粉条天经地义,何况他以后肯定不会忘记,一定感恩戴德。

抗日神剧能否与我的团长我的团比(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2)

此话放在现在可能还过得去,毕竟现在每一个家庭都不差一点粉条,但问题是那时候的人们都活得不容易。食不果腹,每天都在刀尖上讨生活,实在是没有能力匀一部分给这些“游兵散将”。还有一个场景,队员趁迷龙不注意,偷吃了几口西瓜,迷龙愣是把他打到满地找牙。

就这么两场简单的剧情,却给我们展示了当时那些抗日士兵惨不忍睹的局面,且不说伤兵怎么活,就是那些身强体壮的被打散了的士兵,都过得这般“窝囊”,可想而知,他们的装备会有多好?

抗日神剧能否与我的团长我的团比(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3)

他们的装备是比日军落后好几十倍的短枪,或者小米加步枪,日本人要么用飞机,要么用大炮,要么征用自行车,他们穿着破破烂烂的鞋子,衣衫褴褛,一路靠体力硬撑死扛,用肉体和智力去和人家的机枪大炮搏斗,赢的概率有多大?

所以,他们只有一路被挨打的份,哪怕遇上神一样的团长,他们依然是在躲躲藏藏的对付日军,根本不敢正面硬刚,因为装备不足,也因为人手不够。总之,一路是被日军牵着鼻子走,丝毫不给喘息的机会。

抗日神剧能否与我的团长我的团比(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4)

这部剧最大的真诚在于,它哪怕不说破,也道尽了这个道理:落后就要被挨打。在国土上被打,到越南还被追着打,一直处于被动一方,要么东躲西藏,要么死无葬身之地。

这种紧迫感,这种窒息的氛围,是多少抗日神剧没有也不会展现的画面,可这恰巧是当时战争的可怕所在。战争的残酷在于它的无情,它的冷血,可我们的抗日神剧给观众的要么是在撒狗粮,要么是展示我军当时有多厉害:一把大刀所向披靡,顶得过机关枪,剁得碎大坦克,一个人可以在大炮的轰击下毫发无损……或许,这就是历史总被我们遗忘的原因,抗战不是儿戏,容不得虚情假意。

敬畏表演:演员敢动真格

这部剧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5,这恐怕是抗日战争剧中评分最高的一部,或者说是国产剧中评分最高的一部电视剧了。一部电视剧的成功,当然得益于编剧和演员,而这部剧的主角都是今天炙手可热的演员。

抗日神剧能否与我的团长我的团比(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5)

张译(饰演孟烦了)、段奕宏(饰演龙文章)、张国强(饰演张迷龙)、邢佳栋(饰演虞啸卿)、曹海涛(饰演海中正)、高峰(饰演廉火镰)、罗京民(饰演郝西川)等等这些角色,每一个都将自己的角色演得惟妙惟肖,仿佛剧中的他们真的就是生活在那个时期。那种挣扎,那种玩命,那种投入,令多少抗日神剧望尘莫及。

抗日神剧能否与我的团长我的团比(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6)

单单就说他们几个坐上美国的飞机坠落在越南时遇上了龙文章,也就是后来他们的团长那个场景来说,龙文章一声令下,一个个泡在黑漆漆的大油桶里,只剩下一双眼睛和一口白牙。观众知道这是为了在森林里伪装,在夜里偷袭敌人,可有多少演员愿意呢?那些光鲜亮丽、油头粉面的流量小生愿意吗?

还有张译一直拖着的“废腿”,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他真的腿脚不方便,他腿上有伤。就像好多追《琅琊榜》的叔叔阿姨看到胡歌饰演的梅长苏,总感觉这孩子身体不好,一看上去就文文弱弱的。但当你再看《南方车站的聚会》,胡歌那满身的肌肉,偷车、打架技术过硬,还能看出他的文弱吗?

抗日神剧能否与我的团长我的团比(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7)

最开始看到龙文章把四川、云南、东北、湖南、广东的方言随意切换,以为他油嘴滑舌,整个人不着调。可后来在审判的时候,发现他从小颠沛流离,去过很多很多地方,会说很多当地的方言完全不足为奇。还有像模像样的叫魂术,这些点点滴滴都在为后来龙文章的人设一点点在铺路。

可见演员的用心和制作团队的真诚,不仅敢说,还敢说透,这是一种能力,也是对表演的敬畏。

讽刺意味浓重:真才实学被冷落,草草坐高堂

刚刚追到第12集,虞啸卿把龙文章带领的一个“团”(也就十几人不到)全部抓来,严加看管,还把冒充团长的龙文章抓来对簿公堂。

一开始,龙文章的形象是伟岸的,那番在落魄村庄的演讲,激情澎湃令这群“游兵散将”无比佩服,但第二次明知寡不敌众的时候,依然下令严防死守,不许撤退时,他的形象跌落了一点。

再到后来,他直接听不懂龙文章委婉的讽刺他,还一副原来如此,大彻大悟的装模作样时,他的形象已经跌落尘埃。军衔耀眼,发号施令的人居然是个草包。你说搞不搞笑?凭什么不懂丝毫战术的人发号施令,还让他来掌握战斗技能满分的龙文章的生死,凭什么呢?

抗日神剧能否与我的团长我的团比(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8)

这把讽刺,真的是带有“不带脏字骂人”的强烈韵味。一个顶级学府毕业的长官,审判一个带领一群命悬一线的士兵打退许多日本兵后,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士兵慌忙逃命的假冒团长。就假冒军衔这一点,应该军法处置,可是,这位长官什么都不懂,只懂得乱发脾气,滥用职权,搞笑吗?确实,但也很现实。

那个整天不把下属放在眼里,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嘴脸的上司,是不是和虞啸卿如出一辙,自己本事不大,脾气倒是贼大。当然,或许13集以后,虞啸卿会所有改观,只是前13集有点“纸上谈兵”的气质大过实干精神。

娱乐爱好:互揭伤疤

这群凭本事活下来的“游兵散将”的最大爱好是互揭伤疤,越是无聊的时候,伤疤揭得越起劲,仿佛用这种方式打发时间,是一种绝佳的选择。

到后来,发展成为不揭伤疤,显得不尊重彼此的境地,也是奇葩到不行。

抗日神剧能否与我的团长我的团比(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9)

可细想一下当时的情形,无奈多过冷血。

自恃清高的孟烦了也会贪恋小翠的肉体,却挣扎着告诉自己与其他的男人有着天壤之别;高高在上的迷龙看到战乱中的一朵耀眼的花,乐得屁颠屁颠的;一向雷厉风行的团长龙文章原来不过是在狐假虎威……

可看到后来发现,这些损人损到飞起的一群根本不服从龙文章的人,居然会在龙文章被关押的时候,开始想要让他活着,想要他继续带领他们浴血奋战。

抗日神剧能否与我的团长我的团比(豆瓣9.5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10)

这不就是人性吗?外表刚毅,嘴巴毒辣,行为反常,却有一颗滚烫的心,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在努力宣誓:怀才遇伯乐,能者得开恩。

最后:

这部剧是2009年开播的,迄今已有11个年头,在那么多天花乱坠的抗战片中,能够保持豆瓣9.5的耀眼成绩,不是靠运气,也不是走流量,而是靠实力,靠真诚,靠对抗日战争的那份尊重。

可11年过去了,抗日剧琳琅满目,但我们还是看不到像《我的团长我的团》如此真诚的抗日剧,很负责任的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抗日神剧。

你认为最好看的抗日电视剧是哪一部?欢迎留言分享给我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