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点,原创图文,侵权必究!

在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的背后,渐渐开始享受歌舞升平的李隆基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经营的帝国将要迎来一场盛世的浩劫,而这场浩劫正史他的边疆重臣安禄山引发的,可是大唐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居然还不相信安禄山真的造反了。

大唐帝国为了守卫国家的每一寸领土,捍卫唐帝国的每一份荣耀,在边疆上一共设置了9个节度使。

安史之乱只要一纸诏书就能避免(大唐安史之乱300多斤的安禄山)(1)

这九大节度使捍卫这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荣耀,范阳、平卢、河东、朔方、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剑南,这九大节度使被安放在帝国的边疆重地,保卫这大唐帝国的稳定。

在这九大节度使中,安禄山拥有这三大边疆重地节度使的身份,作为胡人出身的他,这无疑是他最高的荣耀,范阳、平卢、河东三大边疆重唐玄宗都交给了他,但是历史上最为可怕的是将相不和,安禄山和杨国忠始终游离在战火的边缘,他们之间势同水火的矛盾几乎一触即发。

杨国忠经常在唐玄宗的面前说安禄山拥兵自重,拥有谋反的可能性,但是年老昏聩的唐玄宗始终不相信安禄山会兴兵造反,终于一向和安禄山不和的杨国忠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将安禄山召入京城,并且将他所管辖的范阳、平卢、河东的节度使都换成汉人,可是这一建议之间却彻底激发了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的矛盾。

安禄山打着诛杀奸臣杨国忠的旗号,浩浩荡荡的兴兵叛乱,大唐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起义爆发。

安史之乱只要一纸诏书就能避免(大唐安史之乱300多斤的安禄山)(2)

安禄山从范阳出发,带领着15多万的大军一路南下,眼看着就要逼近潼关,无奈之下的唐玄宗立刻下令摆出了三道防线。

安史之乱只要一纸诏书就能避免(大唐安史之乱300多斤的安禄山)(3)

1、唐朝守将张介然为第一道防线

2、唐朝守将封常青为第二道防线

3、唐朝守将高仙芝为第三道防线

可是让让唐玄宗出人意料的是,这三道防线几乎都被安禄山打的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无奈之下的封常青和高仙芝退守潼关,准备将安禄山死死地挡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潼关外,哪知道盛怒之下的唐玄宗看着眼前的战况节节败退,下令了斩杀了封常青和高仙芝,换来了驻守潼关的新的指挥官哥舒翰。

久攻不下潼关的安禄山,便开始了夜夜笙歌,歌舞升平的日子,哪知道这仅仅是迷惑唐玄宗的假象,唐玄宗命令哥舒特出击,在灵宝的大战中,20多万的唐军一路溃败,安禄山兵锋所向,直至长安。

无奈之下的唐玄宗上演了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谎言,他要亲自出征,可是在一个乌黑的夜晚,唐玄宗丢下了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的国都长安,溜之大吉了。

安史之乱只要一纸诏书就能避免(大唐安史之乱300多斤的安禄山)(4)

唐玄宗准备逃亡成都,那是不仅仅是杨国忠的腹地,也是杨贵妃的家乡,但是在刚刚出了长安的时候,发生了震惊的马嵬坡惊变,无奈之下的唐玄宗只得下令处死杨国忠,溢死了他最为疼爱的贵妃杨贵妃。

以此同时大唐帝国的太子则去了灵武,去了灵武不到三天的时间,太子李亨便在跟随他的官员的拥护下登上帝位,与此同时在成都的唐玄宗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太上皇。

这一切对于年老的唐玄宗来说简直匪夷所思,想想自己曾经一手缔造的开元盛世,如今却是这番下场,但是此时的他已经无能为力,收复两都,平定四方的重任便交给了他的儿子李亨的手上。

安史之乱只要一纸诏书就能避免(大唐安史之乱300多斤的安禄山)(5)

可是虽然打下了长安的安禄山的身体已经渐渐的不比从来,这个体重高达300多斤的胡人胖子,再厉害也抵不过岁月无情的伤害,他的身体已经危如累卵,为了帝位他的儿子将他杀了,这场政治内斗史思明又将安禄山的儿子杀了,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杀了,这场连环效应也让大唐帝国渐渐的收回两都,平定了这场叛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