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有一个小自然村,叫蛇窝。关于它,有一个很古老,很感人,很凄美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蛇窝村这一片山乡,经常游走着一个担着担子,摇着拨浪鼓,长的很排场卖货郎。

这小伙,不光长得讨人喜欢,而且嘴巴很甜,见人那是一面笑,“大娘,大嫂,叔叔,伯伯”嘴里不消停地叫着。

龙尾村的传说故事(村名传说)(1)

村里人只要一听到拨浪鼓“卟噔”“卟噔”的声响,那些蹈着小脚,走起路来风姿绰约的大姑娘、小媳妇,颤颤巍巍的老太太,还有嘻嘻闹闹的小屁孩都出来了。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围着货郎担,叽叽喳喳,闹个不停。

小货郎满脸堆笑,不慌不忙地取这取那,任大家挑选,有钱的拿货给钱,当面算清。

龙尾村的传说故事(村名传说)(2)

有一天,小货郎穿着汗衫短裤,挑着满满一担货物,嘴里还哼着小调,轻快地走在山路上。

临近正午,太阳很毒,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小伙子脸上的汗水慢慢地浸了出来,像细珠一样流淌着。看见路旁有一个树荫,他放下担子,坐在树下的草地上,用草帽扇凉。

忽然,他看见草丛里有两个小蛋,圆鼓鼓,黄澄澄,十分好看。便好奇地捡起来,赏玩了一会儿,放进担子里。

龙尾村的传说故事(村名传说)(3)

过了半月光景,两个小蛋壳破了,出来两条小蛇。啥东西,小着都好看。他便把小蛇用一个纸箱子装着,和货物混杂在一起担着。

每天喂一点鸡蛋,并给这俩小家伙起名“大旦”和“小旦”。喂鸡蛋时,总是叫着“大旦,吃鸡蛋喽!” “小旦,吃鸡蛋喽!” 天天如此,只要见他拿着鸡蛋,两个小家伙便仰起长长的身子,扭动着迎接他的叫声和食物。

龙尾村的传说故事(村名传说)(4)

日子像树叶一样稠。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两小蛇慢慢长大了,一斤,两斤,五斤,十斤……大了,重了,担不动了!年轻的货郎也不年轻了。

这一天,卖货郎挑着担子,在路边寻到一个小洞穴,他把两条蛇拿出来,对它们说:“大旦,小旦,你俩长大了,这是我给你们找的新家,以后就住在这里,每天我路过,都会给你俩捎吃的。”两条蛇好像听懂了他的话,哧溜一下,钻到洞穴里了。

每天早上,卖货郎走到这里,都要停下来,从怀里掏出两个鸡蛋,站在洞口,叫着“大旦,出来吃鸡蛋喽!” “小旦,出来吃鸡蛋喽!”,叫声刚落,两蛇便仰着头出来了,他把鸡蛋一扔,蛇身一跃,嘴巴一张,整个鸡蛋便吞下了。他蹲下身子,爱怜地摸摸光滑的蛇头,说:“就这些了,不够吃,自己想办法吧!” 两条蛇缩回洞里后,他又担起担子去游村转乡了。

龙尾村的传说故事(村名传说)(5)

又过了几年,两条蛇越来越大了,竟然开始袭击路人!附近的村民谈蛇色变!最后,发展到村民绕道而行。

卖货郎听说了,心里十分不安。他和这两条蛇,已经结下了说不清的情缘了!就像小伙伴一样彼此依赖着,心灵感应着。可那毕竟是蛇啊!怎么能和人之间的情意相比啊!

思衬几天后,卖货郎终于做出决定了。他到街上买了一把新铡刀,回去后,磨的锃光发亮,十分锋利。第二天,他把铡刀放在担子里,怀揣着鸡蛋,来到蛇窝边。他没吱声,蹲着蛇窝口上,用小撅头挖出一道深深的土槽,把铡刀刃朝上,埋在土里。一切停当后,他掏出鸡蛋看了看,然后,又蹲下喘口气,最后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喊“大旦,出来吃鸡蛋喽~” 声音扯得很长,山谷都在回响。一条蛇窜出来了,“哗”的一声,蛇肚子被铡刀刃划成两瓣,蛇口大张,卖货郎把一个鸡蛋塞进去,用货担上的竹板,“唰”的一下,把大蛇抛出一丈之外。

龙尾村的传说故事(村名传说)(6)

接着,他又声嘶力竭地喊“小旦,出来吃鸡蛋喽~” 同样的过程,同样的动作,把第二条蛇也处理了!

卖货郎疲惫地仰面躺在蛇窝旁的草地上,粗粗的大口喘气。一刻钟后,他站起来,收拾好担子,铡刀,摇摇晃晃地回家了。

从此,这些村子的人,再也没人见到那个讨人喜欢的,心底善良的卖货郎了。

每天吃过饭后,村里的人都在议论那个货郎担,议论着那两条凶猛的蛇。后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了,蛇窝附近又形成了新的村落,人们便把这个新村子叫“蛇窝村”,一直叫到现在。

龙尾村的传说故事(村名传说)(7)

蛇窝的传说,在一代一代人的口中,传着,说着,说着,传着……慢慢地,不再传了。

龙尾村的传说故事(村名传说)(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