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1)

1960年,我国遇到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里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因为吃不上饭而饿死的人应该不少。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到地方各省去考察工作,在他的考察计划中,没有他老家所在的省。

当他完成了计划内的考察工作后,决定回老家红安看看

在老家,李先念见到了全身浮肿的姐姐,这是因为营养跟不上导致的,他的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当姐姐提出想要点粮食时李先念还是拒绝了,并严肃的对姐姐说了一番肺腑之言。

那么,面对姐姐提的请求,李先念说了些什么呢?

李先念出任国家财政部长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2)

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除了主政湖北省,中南地区各省的经济工作也是由他来负责

国家刚解放时,中南地区各省的财政状况都很差,生产跟不上,物价不稳,粮食不够吃。

而此时,一些不法分子,还不断的出来扰乱市场,想趁乱捞点儿好处。

那时百姓们生活的非常困难,李先念也不懂经济,但是他懂得学习,善于研究捉摸,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就这样,中南地区各省在他的领导下,连打了几个经济仗之后,市场平稳了下来,物价也控制住了,经济慢慢回暖。

生产恢复了之后,中南地区各省的粮食问题也得到解决。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3)

对于李先念的工作上的出色表现,中央领导人给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尤其是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对李先念是特别的欣赏。

1954年的时候,咱们国家急需一批能力强、有财政工作才干,同时又有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到中央担当重任。

当时,财政部正在物色适合担任部领导的人,于是就陈云就向党中央推荐了李先念,并说他是国家财政部长的不二人选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经过多方考量,最后终于调李先念来中央工作,担任国家副总理一职,同时兼任财政部长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4)

李先念刚上任时,确实对财政经济工作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边工作边认真苦学,向经济专家们虚心求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在财政经济方面几乎达到专家的水平,工作上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李先念身为国家副总理和财政部长,全国的经济财政大权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但是因为当时我国刚从战争的泥潭中走出不久,国家还很贫穷,中国人民生活的很困难,所以他这个财政部长必须处处精打细算,盘算着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房漏偏遇连阴雨,就在国家本来就不富裕的情况下,我国又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这无疑是给中国人民雪上加霜。

作为负责国家经济工作的副总理,李先念每天都在密切关注各地报上来的粮食报表。

他看到老百姓粮食不够吃,忍饥挨饿,心里就别提多难受了

李先念拒绝了姐姐的请求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5)

1960年10月,心系百姓的李先念决定亲自到地方上去看看,检查一下百姓的生活情况,考察结束之后,李先念还想回湖北红安老家去视察一下,自从解放后,他只回过一次家乡。

现在全国人民都处在饥荒的困难当中,也不知家乡的情况怎么样,李先念很是放心不下,于是他决定趁这次出来的机会回去看看。

按正常情况回家乡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此时的李先念怎么都高兴不起来,他的心情很是沉重

在去往家乡的路途中,他一言不发,一直在入神的思考着什么......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6)

当车子到达红安时,李先念才缓过神来,他下车看到县委领导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红安县的灾情和百姓的生活安排情况

然后来到会议室,他要县领导把全县粮食产量以及群众的生活现状,详细给他汇报一下。

听完汇报之后,李先念的脸上现出了些许不悦,但他并没有对县委领导进行严厉的批评,只是给他们指出:“在汇报时要实事求是,对于粮食产量,产多少就报多少;在工作上更是不要光报喜不报忧,是怎么就是怎样;说假话,随便浮夸,这是对党和国家不负责任,害民也害己啊!对国家和人民没有好处的事情千万不能干!

在座的党员干部们听了李先念的一席话,都表示赞同的不住的点着头,同时紧张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了下来。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7)

后来,在谈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问题时,他对县委的领导说:“咱们红安不是还有不少荒地吗?你们可以带动着群众一起种些瓜果蔬菜啊,房前屋后、河边、池塘边等地方,只要又闲地儿,都可以利用起来,以瓜菜代粮嘛!

这时,跟随李先念出来考察的一个工作人员插了一句:“这‘瓜菜代粮’的办法可是李副总理第一个想到的,他提出了后,大家都觉得不错,毛主席和周总理已经下了指示,让在全国进行推广呢!

李先念叹了口气,道:“没办法呀,老百姓吃不上饭,只能尝试各种办法喽,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开完会后,李先念也没休息,他又到县周边的郊区看了看,心情依然很沉重。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8)

吃完晚饭,没什么事情了,李先念让工作人员去村里把他的姐姐李德琴和外甥儿陈锡民接过来

自己都有好几年没见过姐姐了,也不知道她现在咋样......就在这时,工作人员领着姐姐和外甥儿走了进来。

李先念看到姐姐的第一眼,就控制不住的哭了,因为他发现,姐姐全身浮肿的非常厉害,看上去气色非常差。

他又把目光移到外甥身上,外甥也是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样子,这很明显是营养不良的症状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9)

李先念心里难受到了极点,他用手拍了拍外甥的肩膀,然后背过脸,抹了一下眼角的泪水,有些哽咽的问姐姐:“姐,你和锡民都是严重的营养跟不上,咱们村里其他人像你们这种情况的多吗?

姐姐点点头,告诉弟弟,大部人都这样,现在只要有口吃的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哪里还顾得上去讲什么营养不营养。

李先念又看向外甥,问他饿死的人多不多

外甥告诉李先念说,自己村里没有饿死的,但是像母亲那样全身浮肿的是普遍现象,不过听别人说,其他地方有饿死的。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10)

经过两个小时的交谈,从姐姐和外甥的话里,李先念对家乡的灾情基本了解的差不多了,他们反映的和县委汇报的情况出入不大。

李先念又转换了个话题,问起了干部们怎么样。

姐姐告诉他,大部分干部还是不错的,群众有了困难会帮助解决,也与大家伙儿一起干活劳动。

但也又极个别的爱吹个牛,说个大话,借工作之便占公家点小便宜。

李先念听后点了点头,随后又问姐姐村里让不让搞点副业养鸡鸭。姐姐告诉他说人们连饭都吃不上,拿什么养啊。李先念沉默了。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11)

过了一会,姐姐突然说道:“弟啊,你在中央工作,官儿又那么大,手里的权利肯定也小不了,现在咱红安缺粮,那你就管管呗,给调些粮食过来,行吗?

姐姐的话语刚落,李先念面色严肃的大声说道:“姐姐啊,你瞧瞧你说的这话,咱们红安缺粮,那其他地方就不缺粮了,全国现在都是这种情况,严重缺粮,如果都伸手要管管,你说我能管得过来吗?

姐姐没有在说话,李先念又接着说到:“我是国家的副总理,不是咱们红安的副总理,我是为全国的百姓服务的,不能因为我是红安人,就私自给红安调粮。红安调粮,这是咱们省里管的事情,我无权给红安调粮。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12)

见姐姐低头不语,李先念握住姐姐的手,语气缓和了很多,道:“姐啊,你一定要理解弟弟的难处,国家正在想办法,坚持一下,咱们一定能把这个难关渡过去的!

姐姐用力的点了点头。

看天色不早了,李先念让工作人员送姐姐回去,他搀着姐姐的胳膊,亲自把姐姐送上车,不住的挥着手和姐姐告别,直到看不到车子的影子,他才返回屋里,此刻,他的心更加沉重.......

第二天一大早,李先念又去灾情比较重的地区去看了看,他难过的心情已是无法言表。

随行的湖北省委书记当时就做了决定,回去后就先给红安调一批杂粮和黄豆应应急

呕心赈灾荒 心系百姓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13)

这次回乡,让身为国家副总理的李先念更感觉到了身上责任重大,很多方面都需要他做出努力。

回京后,李先念首先要努力的就是怎么解决百姓的粮食问题

李先念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在考察的情况,然后向党中央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同时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一些重要决策。

当时,我国的一些产粮省没有粮食可调,而一些缺粮的地区又频频向中央告急,李先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好做出一些临时应急措施,让粮食部门同铁道部协商,把原计划调到其他地区的粮食该运到粮食告急的地区。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14)

比如,1961年的时候,中央按计划给粮荒严重的河南调拨了3亿斤粮食,然而就在这时,接到了辽宁的急电,说辽宁那边粮食实在供应不上了,李先念与粮食副部长商量后,于是从调拨给河南的3亿斤粮食中分出了2亿斤给了辽宁,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渡过粮荒,除了中央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之外,李先念还提议考虑一下从国外进口粮食

党中央的领导人们经过商议,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在接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批示后,李先念亲自来抓粮食进口的具体工作。

经过紧密的工作部署,外贸部从澳大利亚订购的第一批小麦,很快就到了中国港口。

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姐姐全身浮肿向他要粮)(15)

粮食到货后,李先念亲自指挥安排粮食的调运分配,没有出现粮食脱销的问题。

就这样,从1961年到1965年,每年都从国外进口一些粮食,这对于解决当时全国缺粮问题,保证市场稳定和恢复农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李先念被选为国家副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肩负的责任更重了,为了让经历了十年磨难国家尽快发展起来,他提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有助于改革发展的新主张

李先念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再无他求,“伟大的人民公仆”是对他最好的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