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有这样的谣传:说xx女子长期喝豆浆,而结果查出癌症,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说,豆浆含有雌激素,摄入过多会致癌。
这种的谣言每流行一次,豆浆们就委屈一次。
为什么?因为豆制品里面含有的激素压根不是雌激素,人家的激素比雌激素多了两字:植物,全称植物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实际好处很多
这植物雌激素,分为很多种,其中一种叫做大豆异黄酮,在大豆中含量丰富。大量的流行病调查、动物实验表明,这东西好处其实不少。《预防医学情报杂志》的一篇综述文章指出,植物雌激素具有抗氧化、抑制癌细胞、减低肠癌以及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摄入量,对人体有益处,而不是可能致癌。
长期补充雌激素,或可有致癌风险
虽然摄入含有植物雌激素的食物,不会增加癌症的患病风险,但长期补充雌性激素,确实对人体不利。早在197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就指出,雌激素可显著增加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而曾经流行的针对女性更年期的雌激素替代疗法,早就被医学界质疑,医生们在使用此种疗法时,也一般是尽量遵照低剂量、短疗程原则,换句话来说就是能少用、不用最好。而在乳腺癌等癌症的治疗中,甚至已经应到到了抗雌性激素的药物如莫昔芬、托瑞米芬等。
雄性激素会增加癌症风险吗?雄性激素也是激素,它的存在,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吗?
结论是男性患癌这件事,雄性激素是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WHO的研究,除了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基因等因素,雄性激素在男性患癌起到一定的作用。最直接的证据之一,来自于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雄性激素确实可以干扰肠细胞的稳态,这或许就是男性结直肠癌高发的一种重要原因。
而《癌症进展》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则指出,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均属于雄性激素依赖性癌症,尽管雄性激素在这些癌症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已经备受人们关注了。在前列腺治疗中,抗雄性激素药物的应用其实同样很广泛,有些患者的处方里面可能就包含卡鲁胺、氟他胺等药物。
雌性激素也好,雄性激素也罢,不用过于担心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雌性激素、雄性激素不是人体中就含有的成分吗,怎么会致癌?是不是要躲着它们才行?
大可不必。
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癌症“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科学家们也还没搞得特别明白。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雌性激素在生育、维持性征、促进骨质致密等方面发挥作用,而雄性激素则促进生殖器发育、促进精子生成、维持第二性征等“发光发热”。
但另一方面,这两种东西,摄入太多,绝对不是好事,这里不再赘述。
其实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都是在人体内都是“受管制”的,什么时候分泌多一点、什么时候分泌少一点、甚至哪个器官能用,人体都很“有分数”,一般不会出差错。
只有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对人体来说会太多余或不够用。比如女性更年期,卵巢功能下降,雌性激素含量自然也会下降。这个时候不妨咨询医生,适当补充雌性激素,而盲目地吃含雌性激素的保健品和药品,则风险高于收益,吃亏的还是自己。
实际上,即使到了非补充雌性激素不可的地步,食补是优先推荐的,牛奶、豆浆、鱼肉、鸡肉都是不错的选择;男性缺乏雄性激素也一样,应先调整饮食结构,摄入含锌和精氨酸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牛羊肉、牡蛎等。
总而言之,就算缺了激素,也别急着直接摄入激素,毕竟有太多“纯天然”的选择,而且健康又安全,大可不必花更多的钱去冒险。
体内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含量过多,确实和癌症有着某种联系,但健康人群不用太担心,只要不刻意去做无谓的补充,潜在的风险还到不了你身上,瞎操心,没用。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健康热力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