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7日讯 27日,日资企业牧野汽车装备(武汉)智能研发制造基地一期,在蔡甸经济开发区正式投入使用。当天,最新一代机床设备在汉下线,并出厂交付。据统计,蔡甸日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目前已落户日特固、优尼冲压、红忠泽、东普雷、美达王等14家国际知名的日资企业。

牧野机床F3,牧野全球汽车装备智能研发制造基地投产(1)

牧野全球汽车装备智能研发制造基地投产。 通讯员 蔡宣 摄

牧野铣床株式会社是全球机床行业的知名品牌,专业从事制造精密数控金属加工机床及为汽车、航空、医疗及模具制造行业提供智能加工生产系统。本次下线交付的机床设备名为Slim5n紧凑型立式加工中心,是牧野全球首个汽车装备智能研发制造基地投入使用后,开发投产下线的最新机床设备,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等特点,适合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零部件等大批量及多品种零部件加工。

“当下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较传统燃油车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这就对机床的精密度、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牧野(武汉)公司制造部高级部长侯思永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目前大部分机床的加工精度在15微米至20微米,而该公司此次下线的新一代机床设备其精度达到5微米,较之前产品精度提升了3倍多。同时,稳定性更好,灵活性更强,效率更高,加工效率比以往提高30%以上,从而有效提高了汽车零部件的良品率,降低了企业成本,达到了全球高端机床技术水平。

牧野机床F3,牧野全球汽车装备智能研发制造基地投产(2)

最新一代“蔡甸造”机床设备在汉下线。 通讯员 蔡宣 摄

据了解,牧野(武汉)公司Slim5n已接到来自武汉、苏州等地订单,与比亚迪等知名车企正在洽谈合作,为保证订单交付,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预计2022年的年产量会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增长4倍以上。

随着Slim5n机床设备正式下线,也标志着牧野汽车装备(武汉)智能研发制造基地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精加工机床生产基地。该项目于2020年12月启动建设,实现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总投资10亿元,共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已于今年6月24日完成搬迁并投入使用,预计2023年机床产能可达700台,到2025年产能将达到1500台。

“中国汽车市场有着较强增长潜力,武汉区域优势明显,这里汇集有东风汽车集团、吉利汽车等整车厂,而蔡甸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营商环境良好。” 侯思永表示,一期基地建成后,牧野(武汉)将导入多款产品在汉生产,逐步扩大生产线产能,提高国产零部件使用比例,带动武汉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服务好国内及武汉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其他相关制造行业。

蔡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牧野基地的投产,为辖区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智能改造、智能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使蔡甸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得到了新的提升。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周雄 张苗)

【编辑:姚昊】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