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句式可以分为五种,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和被动句等,此外还有一些由特殊的常见发语词引起的句子,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中考22篇文言文复习资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中考22篇文言文复习资料(备战中考复习资料分享)

中考22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可以分为五种,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和被动句等,此外还有一些由特殊的常见发语词引起的句子。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者有所否定的句子。

  1、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

  ③栗者,民之所种。

  ④虢,虞之表也。

  2、另一显著表示是“乃”、“为”联系主语和谓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3、用“是”表判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二、省略句

  所谓省略句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有某一个成分省略了,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常见的省略的句子成分有:

  1、省略主语。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奔,( )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第一次击鼓,军队的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微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全没有了)

  此句属承前省,后两个分句的动词谓语“鼓”承第一个分句的动词谓语省略了。

  3、省略介词结构中的介词。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

至则无所用,放之( )山下。

  句中“山下”,是表示处所的名词,前面省略了介词“于”。这类的“于”字省略在古汉语里很普遍。

  4、省略中心词。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古汉语中常有省略中心词的现象。因此,读文言文时,必须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①句中的“宫中府中”就是“宫中之吏”与“丞相府之吏”,省略了中心词“吏”,实际上是定语代替了中心词。②句中的“不毛”,就是“不毛之地”,即不生草木的地方。

  三、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国),你(宋国)也不要欺骗我(楚国)]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这个句子是否定句,由于宾语 “王”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

  2、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疑问句就是包含“何”、“安”“谁”等可以作为宾语的疑问词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要把作为宾语的疑问词放在动词前,翻译的时候应该先翻译动词。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3、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①何陋之有?

  ②惟余马首是瞻。

  四、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马之千里者。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五、主谓倒装句

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便将谓语提前。如:

甚矣,汝之不惠!

六、被动句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备战中考系列复习资料——

备战中考,复习资料分享——常考古今异义词

备战中考,复习资料分享——常考通假字梳理

备战中考,复习资料分享——课内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凡人校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