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浩若烟海,灿若星辰。

而《论语》作为国学儒家经典之作,一直被奉为圭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主要内容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怎样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实现安邦立国的伟大使命。

《论语》这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中华文明。书中也产生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警句格言,广为流传,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分享部分出自论语的成语,今天分享的成语全部出自《论语》里仁篇。

论语里面的成语有哪些(那些源于论语里仁篇)(1)

里仁东街

(一)里仁为美

【成语释义】里:居住。里仁:处于仁的境界。意思是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另译为居处在仁爱的邻居乡里中才是美。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二)造次颠沛

【成语释义】意思是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三)观过知仁

【成语释义】察看人的过失,即可辨别贤愚。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四)朝闻夕死

【成语释义】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五)恶衣恶食

【成语释义】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六)无适无莫

【成语释义】适:厚;莫:薄。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七)一以贯之

【成语释义】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八)见贤思齐

【成语释义】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论语里面的成语有哪些(那些源于论语里仁篇)(2)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九)游必有方

【成语释义】"方"指"一定的去处、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十)讷言敏行

【成语释义】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论语里面的成语有哪些(那些源于论语里仁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