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临死前,奄奄一息的情况下,执意册立3岁的小娃娃溥仪
为下任大清皇帝,而不是立载沣这样的盛年皇室宗亲为帝。
要知道,当时的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更需要一个力挽狂澜和千秋鼎盛的人来主持大局。
虽说载沣并不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但好歹是个成年人,由他来做皇帝,无论如何都比一个小毛孩要强得多。
这些情况,慈禧不会不了解,那她为什么还要立一个小孩呢?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一、继续揽权
我们都很清楚,从同治帝,再到光绪帝,慈禧一直“垂帘听政”,就是为了掌握权力,掌握大清江山。
而到了册立溥仪时,她已经病入膏肓,很多人都认为,她继续为了“垂帘听政”而执意立小孩,这个推论不能成立。
但我不这么认为,个人觉得,慈禧当时73岁,虽处于高龄,但她本人还是有信心和意愿再熬个三年五载的,当然不想让手中的权力旁落。
二、考虑血脉
同治帝死后,慈禧选择自己的亲外甥光绪来继承帝位。可惜,这个亲外甥和养子双重身份的光绪,和慈禧关系并不和睦,尤其是长大以后,已经到了翻脸的地步。慈禧也没客气,先是在赢台关着,后来直接用砒霜毒死了光绪。
光绪去世后,慈禧选择了光绪的亲弟弟载沣的儿子溥仪来即位。名义上,让溥仪过继给同治帝,这样,溥仪就成为了慈禧名义上的孙子。
溥仪的亲生祖父娶的嫡福晋就是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胞妹。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是慈禧的养女,还是慈禧的心腹权臣荣禄的亲生女儿。溥仪的外祖父荣禄,是慈禧晚年的心腹重臣,绝对的嫡系人马,就如同和珅对乾隆一样,荣禄对慈禧也是绝对的忠心。
因而,充分说明慈禧尽管重病但并未糊涂,选择继任之君时,充分考虑到了新帝和叶赫那拉氏的血统关系。
三、后世评价
同治帝死后,对于新帝的选择,宗室内部颇多人选。是慈禧独断乾坤,打破了“父死子承”的继位传统,虽说同治帝没有儿子,但是侄子还有不少。慈禧力排众议,选择同治帝的表弟光绪即位,最终没有取得好的结果。
因此,在光绪死后,再次选择接班人时,慈禧希望能够回归正途,不再选择让载沣这个光绪的弟弟继位,而是选择了载沣的儿子溥仪,也算是恢复了“父死子承”的传位原则。
她任内,签订了太多的丧权辱国条约,那些已经不可更改了,但帝位传承,她还可以弥补,避免自己被钉在耻辱柱上。
个人觉得,慈禧册立溥仪为新帝,显然是不可取的。而如果她当时册立载沣为帝,结果也不会好到哪儿,因为从载沣的个人能力和担任摄政王期间的工作业绩来看,他也不是当皇帝的料。
无论慈禧选择由谁继位,都改变不了清王朝走向终结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