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佚名

图片来源:阿卯浪子



今天我们要来介绍苗族支系之一——大花苗族的婚礼风俗,而我们选择的地区主要在云南省昆明市,文中会出现大量美图!新年伊始,把这篇优质又有颜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如果喜欢,记得给我点赞转发,实在不行关注我一下也可以!

本文将用大量文字文字和多张照片来描述云南省昆明市(大花苗)的婚礼风俗,请大家耐心的看,当然我穿插了一些很不错的苗族美女和苗族图片,一定不会让大家乏味,只会让你越看越有兴趣。

话不多说,我们开始正题!


前言

云南省昆明市苗族主要以大花苗为主,其文化信仰和婚嫁习俗均有自己传统而独特的一面,在婚嫁习俗上尤显突出和颇具民族特色,在婚嫁上保留下来的“汇报”、“逃婚”、“撒糖”、“拦路酒”、“迎亲歌”、“看天地”等习俗传统而古朴,且有着自身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 及文化功能,可以说是洞察苗族人生活内涵的一个重要侧面。在此,本文通过对苗族婚嫁习俗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及浅析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来展现寻甸苗族婚 嫁习俗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以此引起人们对苗族独特婚嫁习俗的热爱和保护。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

⬆身穿大花苗族传统服饰的新娘、新郎

大花苗族独特的婚嫁习俗

苗族的婚嫁进入喜宴必经历三个步骤

一是“觉娘”,意思是认新娘或看新娘(“娘”苗语,新娘的意思,大花苗语里“新娘”的发音与汉语“娘”的发音相近,故用汉语的“娘”来译注苗语的“新娘”(下面凡提到“娘”的均与新娘有关联);

二是“觉鲁”,苗语意思是送话提亲;

三是“的鲁”,苗语意思是定婚确立 关系,前两次是前奏,最后一次“的 鲁”才是正式确立男女关系,顺利经 过上面三道程序,才能进入喜宴婚礼 。

嫁娶婚礼前后需要四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从男方娶讨的全过程来说):

第一天,女方家晚上办喜宴请正客,新郎及迎亲队伍进住女方家(男方不论远近需住上一晚);

第二天 ,新郎正式接走新娘,当天晚上在男 方家请正客;

第三天,新郎带领新娘伴娘伴郎“看天地”;

第四天,接近尾 声欢送伴娘伴郎,至此苗族的婚嫁才算圆满完成。


苗族办喜宴男女两方各办各的,各方请各方的客人,喜宴称呼上各有各的叫法。

女方家办喜事叫“鸣姑娘”(苗族叫法)。在当地苗族流传:古时苗族人结婚,打扮漂亮的新娘常常 受到他族的抢夺,因此鸡一鸣新娘就 要赶快起来装束准备等待新郎的接娶;也有的说新娘是黎明时美丽的太阳,要有公鸡的鸣叫她才能出来,所以女方办喜事便有“鸣姑娘”的叫法;

男方办喜事叫“洗新娘”(苗族叫法),在当地流传:新娘是新来的成员,身上有与新郎家不相适的东西,定要对新娘进行一定的驱邪洗礼,才能融入新的的生活环境,所以男方办喜事有 “洗新娘”的叫法。因此各有称呼的苗族喜宴只要做客人一说出口,便知道 是去女方家还是男方家。


苗族人办喜事请客有:“女嫁男娶是好事,听到一定要贺喜”的说法 。苗族人认为苗族自古是一家,只要是与自己沾亲带故的人家若有喜事,不必主人家来请自己也要积极去贺喜 。因此苗族人去做客的人比较多,多是去一家或半家。其次苗族是一个爱喜庆、爱娱乐的民族,所以喜宴上场面很热闹,显得特别的隆重。人多场面大是好事,但也使得主人家在喜宴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提前请来充足力的人手帮忙。


苗族婚嫁喜宴上最核心关键的是两个人物:“挂事”、(苗语)和“豆西娘”(苗语)。

“挂事”这一称谓是从汉语词语借用来苗语化,“挂事”苗语的意思是:喜宴婚礼上负责和管理整个婚礼运行的人,相当于汉族喜宴婚礼上的“总理”或“总管”。“挂事”男女方都有,男方是新郎的姐 夫或叔叔辈来担任,在女方家也类似 ,这一差事由已婚的男子担任,其身 边还有两个助手,他们具体负责记录 彩礼的数目、安排婚礼喜宴的饮食和 主持推动婚礼程序的进度;其次“挂 事”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要向来贺喜的宾客做“汇报”。

“豆西娘”(苗语)意思是:带领新郎迎娶新娘的人,是迎亲队伍的主事者,一般由新郎的大伯或叔叔辈来担任。此人需懂得婚嫁习俗的礼数、酒量好,在婚礼上要能说会道,面对女方家的各种刁难要能随机及应变妥当处理,这样才能帮助新郎顺利地把新娘迎娶回家。

除主要的两个人物外,其他的帮忙的人手 还有不少:做饭的需要六至八个女子洗菜炒菜的需要十至十五个男子,烧水倒水的需要三至五个小伙子,洗碗的需要五至八个女子,倒酒的需要四至六个中年男子,等亲招待新娘的需要三至四个年轻姑娘,所以一个热闹喜庆的婚礼喜宴需要近五十人左右的通力协作才能正常有序运转。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2)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3)

⬆婚宴上的美食

新郎迎娶新娘前的准备

苗族男女双方在确立关系的时期里,男方需带三次的财物礼品去女方家以示诚心,才算尽了新郎之意,到正式迎娶这一天也还要带去一些礼品 。

迎娶这一次带去的财物礼品不同前三次,要杀一头150公斤左右的大肥猪去过礼,猪必须从头到尾从中间分成两半 ,肠、肝、肺缺一不可,洗干净放在一起,一起带去女方家过礼(有的人家还附带杀好的两三只羊)。如果带去女方家,缺少其一肠、肝、肺的话 ,女方家就会用反话说:我家女儿是没肝没肺的人,做不了人家的新娘,言下之意是说男方家不知礼节,坏了规矩,婚事就不成。另外的还要带去八九袋喜糖、一两袋面包粉、一袋米、一两百个鸡蛋,几条烟等等。再次 ,带领新郎伴郎队伍娶亲的“豆西娘”要背上一个里面装有一对鸡的小竹箩筐走在最前面,这与“鸣姑娘”的意思相吻合。

苗族人认为鸡具有神力,在苗族文化里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婚嫁里也不例外。在汉代应劭《风俗演 义• 祀典》里说:“今人卒的鬼刺痱悟 ,杀雄鸡以得傅其心上。病贱风者做 鸡散东门鸡头者可以治蛊。由此言之,鸡主以御死辟恶者。”在苗族先民的观念中,鸡可鸣叫把太阳迎来以驱除邪气,都认为鸡具有非凡的能力和神奇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沟通天地与鬼神的灵禽。因此,在苗族的日常生活中,鸡处处扮演重要的角色,承载着人们的许多期望和梦想。家人生病时要用鸡来驱邪,老人去世时要用鸡来引导亡魂回归祖先居住的地方。在婚事上,苗族人认为鸡能给作为禁忌人的新娘捉魂,用其非凡的本领对新娘的灵魂进行净化,将她带来的的恶魔阻挡在外,进而起到驱邪避凶、消除畏惧的作用。因此,苗族婚嫁中“ 豆西娘”一定要要背上一对公鸡去新娘家,是有其内在的特别含义。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4)

⬆新郎家在准备带去新娘家的礼品

苗族迎娶新娘的队伍和方式不同一般,除要有领头主事的“豆西娘”还带上新郎请来的几个较好的伙伴朋友即伴郎,伴郎一般五至十一个不等,伴娘与之对应,也要有五至十一个不等,这样和新郎新娘加起,总的就呈 偶数对,即六对至十二对不等,伴郎伴娘人员的多少由新郎和新娘在婚事前商量确定。伴郎一般是新郎的表弟 表哥和一些较要好的年青朋友组成,苗族有专门的称呼为“小新郎”;

相对 的伴娘也相似,由新娘的表妹表姐和较要好的年轻姑娘组成,苗族专门的称呼为“小新娘”。伴郎中也有一个叫“ 正表弟(正表哥)”,(苗族说法) 即正伴郎,必须由新郎的一个未婚的 表哥或表弟来担任,他是“小新郎”们的领头人,负责新郎身边各项复杂的 礼节,比如走路、喝酒他要带头、吃饭要招呼伴娘伴郎,到女方家要和“豆西娘”向女方交接礼品以及特殊情况要代替新郎行使一定的礼节,可以说是新郎的代表;与此相似“小新娘” (伴娘)里有一个叫“正表妹(正表姐)”(苗族说法),即正伴娘,是伴娘里的领头人,她也必须是新娘未婚的表妹或表姐来担任;正伴娘也是新娘的代表,也要帮新娘尽许多的礼 节。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5)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6)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7)

⬆庞大的伴娘团

苗族在迎娶新娘前,在男方家还 进行一个小小的动员仪式。其主要内 容是本家族的老人和新郎的长者对新 郎迎娶新娘过程中应注意的礼节和事 项作一些强调和提醒,既是对新郎们的动员,也是对新郎伴郎们到女方家行为举止的一种告诫和教导。仪式在“挂事”的主持下有序进行,本家族的老人从进门口的左边按年龄大小 做起,相对的一边从门口右边是“豆西娘”、正伴郎、新郎和伴郎一次做 起,围成一个向门开口的椭圆状。在 动员发言的同时,“挂事”和两个助手 忙着敬酒,先从老人一方按年龄依次敬酒(苗族里老人十分受到尊敬,且年龄最大者最受人们尊敬),此时的敬酒是为了表示对新郎迎娶新娘前的鼓励和祝贺。小小而庄严的动员仪式束,加上带去女方家的财物礼品准 备好新郎的迎娶才算初步开始。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8)

⬆出发去新娘前的动员大会

汇报和歌舞表演

带领新郎伴郎迎亲队伍的“豆西娘”(苗语),经过与女方“挂事”的一 番交谈过礼品后,迎亲队伍才正式进入女方家。苗族迎娶新娘,一般不论 远近都要在女方家住上一晚,第二天才迎娶。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9)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0)

⬆女方家的人欢迎男方人员到来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1)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2)

⬆婚礼主持人们和表演节目的姑娘

进入第二天早上,女方正客喜宴后既记录来客的彩礼和喜宴的酒 桌数,“挂事”就要向宾客们做彩礼数目和酒席桌数的具体汇报(男方喜宴正客后也一样)。苗族婚礼上的“汇报”苗语叫“者觉”,苗语的意思是记录纪念之意,在这里延伸了它的意义,变为了记录并做汇报的意思。虽说“ 者觉”表面上只是汇报一事,但有两项内容:一是首先要向宾客致感谢词 ;二是“汇报”即彩礼数目和酒席桌数的情况汇报(男方家和女方家一样) 。“挂事”向宾客致感谢词一般形成定式,但也有一定的变化和创新,一般是这样的:

承蒙阿爷阿婆看得起我们女婿( “挂事”和两个助手)

让我们来给宾客们做一点分内之事

感谢四方的宾客满怀兴致而来

不怕苦也不怕累

感谢四方的宾客带着喜气而来

添来笑意和欢乐

感谢四方的宾客带着财物而来

给新娘新郎添富添贵!

接到客人们的钱币像牛毛一样多

人数数不过来

收到客人们的谷物像雨点一样多

粮仓顶得老高高

接到客人们的物品像雪花一样多

到处满当

接着“挂事”的一个助手道:

酒接到五十瓶

水壶接到二十个

烟接到三十条

手巾接到二十条

电视机接到一台

衣柜接到四个

椅子接到十把

钱总收到#000元

喜宴桌数共八十二桌 (一桌八人,大约六百四十多人)

总计:186记(每接到一类物品 为一小记,总计是小记与桌数记的总和)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3)

⬆“挂事”在汇报,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听

在“汇报”的前后是歌舞的表演助兴。苗族是一个爱唱善跳的民族,在婚礼上有:“无歌不成亲,无舞不成婚”的说法,所以在苗族的婚礼上必 有芦笙相伴舞姿相随,因此苗族的婚 嫁显得格外的热闹和喜庆。歌舞的表 演在男女方都有,但因环境和所歌唱 对象的不同歌舞随之转变,主要是歌 词的变换大。在女方家的歌主要是唱 赞颂带领迎亲的“豆西娘”和祝福要出嫁的新娘;在男方家则主要是歌唱祝 福新郎新娘的,但较之在女方家要开 放一些,可以唱一些赞美生活或情歌 之类的。苗族的婚礼歌多是一些赞颂 和祝福的,其次一些是针对新郎新娘今后生活而带教导劝解性质的。

苗族婚礼上所唱的歌多具有很强抒情性,旋律节奏多舒缓感人,充满着欢乐而喜庆的气息。

新郎正式迎娶新娘前的五个仪式

婚嫁进入第二天,经过早上的“ 汇报”和歌舞表演以后,“豆西娘”就主动和女方“挂事”交谈迎娶新娘的事。在“豆西娘”和“挂事”顺利的交谈商量后,婚嫁的进程才能继续向前推进,才能进行下面的仪式活动。

动员仪式

经“豆西娘”和“挂事”顺利交谈后 ,“挂事”就主持起动员仪式。动员仪式的主要内容是女方家族长者(主要是男性),从年老到年次者依次对新郎新娘今后生活进行教导发言,有带教导的也有带骂的,但本质都是教导新郎新娘以后成一家要好好地生活。 这仪式和新郎来迎娶新娘前的动员仪式相似,女方长者们的座向座位座次不变,从进门口的右边按年龄大小做 起,相对的左边就有改动,从进门口的左边依次是“豆西娘”、(苗语)“豆 桑娘”(苗语,专送新娘的人,大多是新娘的哥哥和嫂子,且已婚有儿女的最佳,动员仪式上新娘嫂子不到场 。)、新娘、伴娘到正伴娘接着新郎正伴郎再到伴郎。同时“挂事”及两个助手忙着依次敬酒(新娘和伴娘不会喝酒也要茗上一小口,以示心意)。 女方长者们的教导发言通常是:

新娘新郎成一家,相敬相让家欢乐

新娘新郎各怀心,女闲男睡不成事

女不骂来男不打,和和气气家幸福

男出手来女叫骂,闹闹嚷嚷家分离

女勤织来男勤耕,有吃有喝家富贵

男懒耕来女懒做,无吃无喝家空空

日子生甜也生苦,一心一意才偕老

日子生乐也生悲,一心享乐难终老

……

一般要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教导动员发言才能够结束。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4)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5)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6)

⬆长辈们

哭婚

苗族通常是经过自由恋爱进入婚 姻家庭的,所以苗族的新娘哭婚是一种民族的传统习俗,不是旧社会里真 正的因抢婚而哭婚。在这里哭婚一是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二是对父母故乡的依恋不舍。从中也可看出哭婚带有 古代不合理的婚姻痕迹。新娘的哭在苗族人眼里是衡量一个新娘的孝道和品德,有不哭不是好新娘的说法。因此新娘在要出嫁前通常都会哭起来。

逃婚

在这里的“逃婚”不是真逃,可以说是和“哭婚”相似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和心理作用的表现。“逃婚”一定程 度上是刻意的安排,从新娘家出来不 论交通好坏,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都 要步行走上近半公里的路,一是为了 新娘家人及亲戚好友的相送,二可以说就是为了新娘伴娘们可以进行“逃 婚”。新娘伴娘们的“逃婚”多是象征性 的,“逃婚”是在步行的时候,乘新朗 和伴郎不注意的情况下新娘和伴娘四处逃跑,之后新朗伴郎迅速去追赶并将她们拉回来。在苗族婚嫁里有少了伴娘就不能成婚的规矩,更不用说少了新娘,所以新郎和伴郎无论如何也要把“逃婚”的新娘和伴娘拉回来。从 中也可看出“逃婚”体现了古代包办婚姻新娘不满的一面,而苗族婚嫁里保留这一习俗也反映了苗族过去有不理想的婚姻现象。

撒糖

经“逃婚”一番折腾后,新娘和伴娘们都齐全便即将踏上回新郎家的路 。此时新郎和正伴郎就向前来送行的人们撒“喜糖”,“撒糖”在苗族婚嫁里是表示对女方家人和亲戚的感谢。一般来送亲的人很多,男女老少皆有,喜糖撒向送亲的每个人,喜糖撒在地 上,大家兴奋欢喜地争抢,场面十分热闹。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7)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8)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19)

⬆新郎、伴郎带着新娘、伴娘回男方家

接亲

“撒糖”完后新娘新郎和伴娘伴郎就踏上回新郎家的路。解放前,不论远近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大多是步行 或坐马车到新郎家;解放后,随交通工具的改善,就多乘马车和汽车。在 新郎迎娶新娘回家的路上时,新郎家 早已安排接亲的人等待。苗族接亲不同于汉族,接新郎也叫接亲,所以苗族有接新郎亲和接新郎新娘亲之说。 接新郎新娘较为隆重和热烈,接的时 候在女方家则唱接新郎歌,在男方家则唱接新郎新娘歌,两者的曲调节奏相近,但因所唱对象的改变而有变换 。接新郎新娘的歌一般是:

欢迎啊,欢迎……

新郎新娘终于到来了

欢迎啊,欢迎……

新郎新娘翻山越岭到家了

欢迎啊,欢迎……

新郎新娘平平安安到家了

迎亲歌唱者一般是十至二十人左 右,分别站成两排迎亲唱歌,同时站在最前面的一男一女拉起拦路的红布来,即是拦路酒礼仪。拦路酒为新郎 新娘和伴娘伴郎而备也为来客而备(一般只在男方家举行,有时女方家也举行),拦路酒礼仪主要是表示对新娘到来的欢迎。拦路酒敬酒的器具是牛角或羊角,经过精致打磨做成,苗家人敬酒很讲究,要像黄牛或羊一样有从下往上顶人的动作,而且要恭敬 有礼双手把酒承上。迎亲歌唱完,拦 路酒喝完,新娘和伴娘伴郎才正式进入新郎家。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20)

⬆接亲

看天地

“看天地”的举行是进入婚嫁的第 三天,也就是到男方家的第二天。这天早上经“挂事”的“汇报”和表演队的 歌舞表演完,就到了 “看天地” 。“看 天地”(苗语说法)这里是直译与汉 语的意思相近,只是用在婚嫁上有其 特殊的意义。“看天地”具体的含义是 :新郎带队与新娘及伴娘伴郎们上山 看天地即看地理环境,使新娘熟悉新 郎家的生活环境。“看天地”的地方一 般每处村寨都有固定的地方。比如境 内的窝子田村,看天地就选择村后一 个相对较高且平的大山;另外的一个 叫大坝塘的村子也是选择村后较高平 的大山。“看天地”是一项比较有实际 意义又具娱乐性的一项婚嫁习俗,大 多只限青年男女,它既可以让新娘熟 悉新的生活坏境,也可以让伴娘伴郎和青年男女们对歌和娱乐。从中不仅帮助了新娘对新地方的了解和熟悉,也给伴郎伴娘们以青年男女们提供一 个娱乐交流的户外空间,可以说是青 年们真正自己畅所欲言、自由唱歌、 做游戏、以及谈情说爱的一个良好时机。因此“看天地”既延续着它原有的实际意义,又充满着青年男女之间自由、欢乐、及浪漫的情趣。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21)

苗族婚礼流程(探秘苗族婚礼满满仪式感)(22)

⬆登高望远,风景秀丽,天地辽阔

欢送伴娘伴郎

“看天地”完后便进入下一个婚嫁习俗即欢送伴娘伴郎,此时已是娶嫁 过程的第四天,即到新郎家的第三天 。到这一天,客人们都散了,只留有办理后续的几个人和“挂事”。由于伴郎伴娘出来好几天,忙着赶路回家,所以九点左右大家吃了饭,在“挂事”的主持下男方家本族的长者(一般只 是男性到场)和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进屋就坐,座位、坐向、顺序和前面动 员新郎以及动员新娘新郎的仪式一样 。发言也是从最年长者开始,主要内 容是说一些感谢的话,其内容大意是 :感谢“豆西娘”在迎娶新娘中带领新郎前后奔波的辛苦和付出;感谢送亲 人“豆桑娘”一路坎坷艰辛的伴随,感 谢伴郎们兄弟般的帮助,感谢伴娘们 姐妹般的相随。这时除了“挂事”和两 个助手在一边敬酒外,还一边给新郎 新娘们发路费发路食(路上吃的食物 ,四个鸡蛋、两个大面包馒头、还有 少许的喜糖)。发路费路食在苗族婚 嫁习俗里早已有之,在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和苗族大多居住在大山上,一 般不乘车而步行,发的路费是草鞋或布鞋;解放后经济发展交通改善人们大多乘车,所以路费就改为了钱币。 路食也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而随之改善。最后感谢的话说完,酒也喝了, 路食和路费发了,欢送伴娘伴郎才算结束。

苗族婚嫁习俗的社会功能

苗族的婚嫁习俗传承了苗族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用特殊的习俗仪式和歌曲舞蹈等演义和传承了先辈们创造出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其能流传延续,至今仍完好而多姿彩多彩。

从人文关系的角度来看婚嫁习俗的人文关怀功能

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 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刚柔交错成文,这是天象。 社会制度、风俗教化是人们生活的基 础,是社会人文现象。观察天象,就可以察觉到时序的变化。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现代的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在苗族的婚嫁习俗里也有不少的体现。

新娘在苗族婚嫁过程中是最受人们关注和呵护的人。新娘嫁妆的制作,需要许多人的参与和劳动心血的付 出。其中裙子的制作工序最多,首先要种麻收麻理麻,接着织麻染麻(用蜡染)净麻(用清水洗净蜡),再接着串麻布绣花添色,最后还要捶打柔软。如此最快的速度来算也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制作出来。每一工序的制作和完成大都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以新娘的嫁妆制作,几乎村里一半的妇女都要参与,而且是长时间 的集体性的制作,这不仅需要群体的付出更需要彼此间的团结协作,从中也就孕育了相互间和谐的人文关系。

以新娘和新郎为中心,在众多民族的婚嫁里苗族婚嫁中的伴郎伴娘人 数可谓是较为庞大的队伍,他们始终 以新娘新郎为核心,尤其是新娘。不仅在人员安排上尽量使新娘开心快乐 ;而且在仪式礼仪上:“哭婚”、“逃婚 ”、“祝福歌”“迎亲歌”中也尽可能让新 娘心情得到抚慰和消除心中的不乐( 对父母亲友的不舍,对故土的留恋等 ),从而使新娘没有忧愁的情绪而更多一些愉悦和快乐。其次加上苗族人能歌善舞和豪韧的性格,喜庆的味道十分浓烈。所以整体而言,苗族的婚 嫁是充喜庆和欢乐的。

伴郎和伴娘在苗族婚礼上是假定的夫妻,在婚礼上同样受到男女双方长辈的教育,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事先体验了做新郎新娘的感受,从中使他们预先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在意 识里警觉自己以后的人生婚姻路。其次,婚嫁里提供给男女青年们自由活 动的空间,给青年们带来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互间 的学习和进步。

苗族是一个爱喜庆爱欢乐的民族 ,办喜宴不论远近都很乐意来。彼此 相互都诚实守信、相互敬重,相互间十分融洽。在村寨小的(一般十户到三十户之间,200人至300人之间) 办喜宴几乎全村人出动,把自家能用 的凳子、饭桌、茶壶、铁锅、都借给办喜事的人家,彼此乐借乐还,不会缺一漏二。境内窝子田村办喜事就是如此,哪一家办喜事,全村积极响应,把自家能用上的都借去办喜事,全村喜庆热闹。婚礼上要唱的迎亲歌、祝福歌、赞颂歌和要跳的舞蹈,只要 主人家通知一声,全村爱唱爱跳的人就义务性的聚集一起,兴致高昂地预备婚礼的舞蹈和歌曲。

苗族婚嫁上把新娘看作最幸福、 最需要呵护的人,一切的欢乐围绕她而进行,一切的歌尽为她而唱。在婚 里人人友好和睦、共同喜庆欢乐,尽情愉快地陶醉在歌舞翩翩的氛围里,从中彰显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人文关怀。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婚嫁习俗的文化传承功能

杨知勇教授在《西南民族生死观 》一书中指出:“西南民族的婚礼中 的装饰和仪式,反复多样,但都离不 开婚姻的本质——期翼。概括起来, 就是敬祖、求吉、求福、求家族扩大 和稳定。” 苗族婚礼上的盛装、赞颂 歌、祝贺歌、祝福歌、迎亲歌以及“汇报”等皆是杨教授说到的“期翼”的具体体现。

从婚嫁上绚丽的服饰方面说,新郎新娘的服饰最多彩漂亮,最具期翼色彩,这不仅透露了新娘对美好生活的美好追求,也体现了为新娘嫁妆付出心血的人们的美好希望和祝愿。服 饰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中的花纹饰物有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七星镇境内苗族传统的(大花 苗)服饰就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其颜 色以花格状深红色或浅红色为主。据 苗族老人说这样的颜色在古代有其实 际的作用,有一定的隐身作用,便于 狩猎也便于战争中伏击敌人。女性传 统的裙子有黄红两大条纹,据苗族老 人和一些学者说那是代表着黄河和长 江,有应证苗族自东方迁徙至西南方 的历史之说。苗族学者石朝江说:“ 苗族先民在长期与自然的斗争中逐步 形成了天人合一,人兽同源的思想。 当然,苗族先民所说的天不是指天命 、上帝之类的东西,而是指自然,包 括日月星辰、动植物、洪水灾害等各 种自然现象。人兽同源,即认为人类 由动物演变而来,人兽同根,人兽相 依。” 苗族崇拜的图腾物:枫树、蝴 蝶、牛、龙等经苗族女性巧夺天工的 手绣在衣服上,彰显本民族的信仰和 追求。但现在许多美丽多彩的服饰,一般情况很难看到,只有到节日和举行婚嫁的时候才能看到。一定程度上婚嫁里成了苗族服饰露面较多的场所 ,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传承和展现苗族 服饰的作用。

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特点,而苗族较多的侧重于肢体语言的表现——诗歌和舞蹈。苗族优秀的文化宝藏大多就集聚于诗歌和舞蹈里。而在苗 族婚礼上诗歌舞蹈的群体性,使歌舞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内容广泛题材多 样,同时群体的参合合具创造性。例 如在歌词节奏上,较传统老旧的、旋 律有些落后的,在每年的演练复唱中 群体里就有积极者提出改变融入时代 新气息的元素。在舞蹈上舞姿动作的 变化和改进较之更明显,借鉴和学习 其他民族的地方显得更快。苗族婚礼 上所唱的歌多善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来 抒发情感和表达情意,语言简洁有力 、明朗准确、曲调优美、委婉,听起 来节奏分明,既传神又动听,富有音 乐性,同苗族青年的真情实意相结合 ,就造成了婚嫁歌独特的形式;同时还具有意境美、手法美和音乐美的特 色,可以说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里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其中一首情歌:

时机好呀我两来有缘遇

好时光来遇到动心人

你眼睛好似会说话的亮星星

面容像十五温柔的月亮那么甜美

额头在阳光下似秋波晃晃发光

双臂如白雪一般的洁白

身材像细柳一样

又像锦鸡一样迷人

眼睛见了进心里

多想与你携手成鸳鸯

这首赞美性的情歌,通过比兴的手法以含蓄的物象来表现,形象贴切 恰到好处地给人们展现了一个动人漂亮的姑娘,也委婉地表达了一个小伙子对自己心目中姑娘的爱意。苗族类似特点的情歌和婚礼祝福歌很多,形 式内容丰富多样,值得人们去了解和 研究。

苗族自身有优秀的传统习俗文化 ,但在今天这种竞争激烈、经济发展 以及各种文化交融快速的社会里,苗 族许多的优秀传统习俗文化在慢慢地 不被人们重视和淡忘,甚至有流失消亡的可能,幸好婚嫁每年都有,场数 也较多,这无形中成了歌舞展现延续的舞台,同时也形成了传承和创造苗 族歌舞很好的一个媒介,一定程度上使苗族传统的歌舞有了内在发展的生 命力和推动力力,进而使歌舞在无形 的传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传承, 一定上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循环模式。

结语

大花苗族的婚嫁习俗丰富而多彩,整个婚嫁过程中不仅充满了庆祝和欢乐,也充满了浓厚古朴的习俗气 息,让人们在娱乐中感受到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婚嫁上的“汇报”、迎亲队伍的迎亲歌、赞颂歌、祝福歌、和歌 舞表演、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们的“看天地”等无不散发苗族传统的文化 魅力。笔者在此对苗族婚嫁习俗做进一步的描述和阐释,是想让更多的人喜爱它、关注它和保护它,让苗族的 婚嫁习俗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从而使苗族传统优秀的婚嫁习俗不流失 枯竭,永放独特的光彩和魅力!

声明

特别感谢朋友们让我使用他们的图片进行说明,本文只做分享交流,图片禁止他用!如有盗用,依法追究责任!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你看完以后有什么看法和感受?给我留言呀!

本期责编:九妹-阿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