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梁山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王伦时期,晁盖时期以及宋江时期。当然笔墨描写最多的是宋江时期。晁盖七人劫持生辰纲之后在梁山扎根,随后晁盖等人救下了宋江,而宋江也落草为寇。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1)

晁盖去世进入了宋江时代,然而无论梁山的班子怎样调整,有一个人位置始终在梁山举足轻重,这个人就是入云龙公孙胜。公孙胜也是梁山好汉中非常清醒的一个,他很早就看透了宋江。假装回乡探母结果一去不复返,这份清醒也让他成为108将中结局最好的人。

梁山好汉的结局

《水浒传》中一共有108位好汉。在梁山泊的日子,这些好汉过得十分快活,每天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诏安之后这些人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而《水浒传》中被诟病的一点就是结局实在是不美好。

每个人都希望所有的故事都是人间的团圆。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既不像《红楼梦》缠绵悱恻,也不像《三国演义》规模宏大,然而将《水浒传》仅仅仅仅停留在梁山大聚义这件事上,那么《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显然不够格。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2)

而诏安是整个故事的转折也是梁山好汉们命运的转折点。曾经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在为皇帝南征北战中消失。梁山好汉的奉命剿灭田虎、王庆和方蜡,最终有60位梁山好汉战死沙场。为什么说公孙胜算是梁山结局中最好的呢,看一下其他好汉的结局就知道了。

王伦时期就已经在梁山的云里金刚宋万在梁山好汉中方腊的时候,不慎跌落马下被马踏致死。宋江曾经为梁山招揽了一批有编制的好汉,这些好汉一大部分都是在争方腊的过程中战死。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3)

霹雳火秦明、金枪将徐宁、双枪将董平……这三位都是死在了战场上。而在梁山好汉中排名非常靠前的双边呼延灼在平定方腊之后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后来在抗击金国的过程中呼延灼与金兀术打仗,最后战死在沙场上。

还有包括一丈青扈三娘青及其丈夫矮脚虎王英都是在沙场上战死的。除了这60位在沙场上战死的好汉之外还有13位是病死的。让人没想到的是豹子头林冲,在打仗的过程中林冲突然中风无法动弹,于是宋江只能将林冲暂时留在一座寺庙里,并且让武松去照顾林冲。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4)

半年之后林冲去世。青面兽杨志、白日鼠白胜、旱地忽律朱贵等在内的十多位好汉同样也都是病死的,而宋江的弟弟宋清同样也是得了疾病死亡,这些算是非正常死亡。而被朝廷重用的有10位将领。

这样的比例确实不高,108位将领中只有不到1/10被朝廷重用。而这些被朝廷重用的好汉往往都有一技之长,但又不是精通谋略的那种。比如金大坚、萧让。金大坚十分擅长模仿别人的笔记篆刻印章,炮火专家凌振自然是难得的人才,因此也被皇帝重用。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5)

而剩下的20人就是看破红尘的。在这20人许多人认为燕青结局最好。连皇帝都不放在眼中的名妓李师师最后与燕青远走他乡,其实在这些人中,结局最好的是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且在梁山还在辉煌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离开。而公孙胜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很早就看透了宋江。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6)

罗真人的预言

罗真人在《水浒传》中存在并不高,但是罗真人就好像是《红楼梦》中的甄士隐这个角色,对于一些关键人物总是有预测,特别是罗真人对于宋江结局的预测。罗真人能够窥得先机。

许多古代的小说中总会有这种能够预知人未来命运的角色。且不论这些人是否有真的本事,在作者的安排下总会说出那么几句“探命诗”。罗真人对宋江的预言是:始逢冬暮,鸿雁纷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7)

总之罗真人的这几句话总结起来就是后梁山好汉们会分道扬镳,宋江的计划也无法成功。罗真人还给宋江用了八个字的评价,叫做“忠义者少,义气者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罗真人早就已经看透宋江是什么样的人,而罗真人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公孙胜的师父。

公孙胜对于罗真人非常尊敬,自己的师父对于宋江并不看好,这样的想法自然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公孙胜。对于在梁山的管理方面,显然宋江更有手段,晁盖更讲究江湖义气,真正义薄云天的晁盖反而让公孙胜死心塌地。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8)

《水浒传》中公孙胜有两次离开梁山,而且这两次离开的理由都是为了照顾母亲。特别是第一次是在梁山飞速发展的时期,公孙胜借口回乡照顾母亲一去不回,最终梁山好汉多次去请再加上自己师父的点化,公孙胜才又回到梁山。

两次离开梁山

公孙胜第一次离开宋江是在宋江接自己的父亲上山团聚之后。当时《水浒传》中是这样描述的:第三日又做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在《水浒传》中有一个特色就是聚会特别多,特别是在诏安之前经常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聚。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9)

而就是这一次为了庆贺宋江父子在梁山团聚举办宴会的时候,作者写到:公孙胜思及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公孙胜是触景伤情,看了宋氏父子团圆的场面就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于是他就提出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

按理说如果公孙胜真的只是为了看母亲,那么看到母亲安好之后要么就回到梁山,要么就接母亲一起回到梁山,但是公孙胜就这样在家住下了。他还经常去看自己的师傅,如果后来没有罗真人的点化公孙胜很可能不会再回到梁山。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10)

罗真人告诉公孙胜,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罗真人说公孙胜是天上派来的天闲星,现在应该以大义为重。罗真人告诉公孙胜“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大概意思就是罗真人说公孙胜是天上派来的星宿,使命还没有完成,应当继续帮助宋公明。

然而就在公孙胜再次上梁山之际罗真人给了公孙胜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公孙胜也牢牢谨记着这八个字。就这样公孙胜再次回到梁山帮助宋江完成自己的使命。梁山诏安之后公孙胜成随梁山大军平定田虎和王庆。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11)

田虎麾下也有一位会法术的大将,名字叫做乔道清。乔道清摆出阵法之后一度让梁三好汉束手无策,然而公孙胜大破其阵法。最终将乔道清收为自己的徒弟。在征讨方腊之前公孙胜离开了梁山,这次公孙胜也是彻底离开梁山。

离开梁山的原因

公孙胜两次主动离开梁山,即便在梁山公孙胜也很少参与各种事务。本来公孙胜就是潜心修炼的人,对于名利看得很淡。此外受罗真人的影响,再加上公孙胜本人看问题也往往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看清了宋江的真面目。

先看公孙胜在《水浒传》中是怎么出场的。公孙胜是听闻晁盖仗义疏财名声,于是便主动前来投奔。公孙胜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想和晁盖在一起发大财,而是为了解救黎民苍生。道家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种家国情怀。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12)

晁盖本人也很讲义气,所以在劫持生成纲之后,公孙生与晁盖等其他几位好汉一起上了梁山。然而一切随着宋江上梁山发生了改变,公孙胜发现宋江和晁盖相比心思更多。特别是宋江用尽各种手段逼迫一些有编制的官员上梁山,公孙胜发现此时梁山已经开始变了味。

上面已经提到罗真人对宋江的批语,提前窥得天机的公孙胜此时开了上帝视角,自然知道宋江是什么样的人。于是他便借着回家看望母亲的借口去了梁山。

送公孙胜下山的时候,晁盖还告诉公孙胜盼望他快快归来。公孙胜也说是个把月就回来,谁知道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月。可以看出公孙胜有根没有想回去的心。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13)

大破高唐州救柴进的时候遇到了敌人部的阵法,宋江只能去请公孙胜,而李逵还拿公孙胜母亲的性命逼迫公孙胜。再加上罗真人劝公孙胜,于是公孙胜再次上了梁山。而就在征方腊之前,公孙胜彻底离开了梁山。

其实公孙胜上两次离开梁山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看清楚了宋江是什么人。当别的好汉还认为宋公明哥哥替天行道、义薄云天的时候,公孙胜却如旁观者一样洞悉每个人的剧本,一眼就看到了结局。

《水浒传》也是一部奇书,表面上写的兄弟义气,然而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加再回头看《水浒传》却不得不让人感叹有人的地方果然就有江湖。

公孙胜初见宋江时表现:他看透宋江假装回乡探母(14)

总结

《水浒传》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年少的时候总觉得梁山大义到此为止,就是人间团圆的结局,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发现水浒原来最大的魅力就在诏安。

诏安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每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照出了人性的复杂。《水浒传》对于梁山好汉的塑造,没有完美的好人也没有完全是大奸大恶的坏人。这些鲜活的形象穿越历史长河如今仍然熠熠生辉。

,